在科技驱动经济的时代,驱动因素早已从互联网信息发展到近年来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上。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区块链正作为新力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从最初的数字货币,到证券交易结算、会计审计等涉及合约审核的金融领域,再到政府、医疗甚至公益等公共服务领域,区块链的应用版图正在迅速扩张。
国内“BAT”们也开始发力区块链。此前业界有个共识:区块链将对整个支付系统产生颠覆。因此作为中国支付“老大”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如何介入区块链尤其引人注意。而目前看来,蚂蚁金服另辟蹊径,首先试水将区块链和公益相结合。
7月31日,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在2016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宣布,蚂蚁金服尝试将区块链应用于公益场景,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救助”)合作,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区块链公益筹款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力求让每一笔善款可被全程追踪。
应该说蚂蚁金服没有从支付领域入手有些出人意料,但这一试水或将对国内的公益透明度和信任度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经历“郭美美事件”后,国内公益平台非常被动。尽管互联网公益平台开始崛起,试图打破时空限制快速筹集善款,并同时在互联网上实现了资源和信息的低成本沟通。但互联网平台仍未解决信任问题,慈善的流程运作不透明的问题仍然存在。
区块链技术对于解决公益透明性问题有着天然优势。区块链技术可理解为是一种分布式的记账方式,可记录所有交易信息并无法篡改。因此,这就决定了凡需要公正、公平、诚实的地方,就需要区块链,包括保险、股票、交通、教育和养老等。落实到公益事业上,当公益组织有这样一个机制,可有效防止信任危机事件再发生。
正如程立所说,中国公众不缺少善心,但他们还缺少一个基于新技术的,信任、开放、透明的平台和操作机制。 区块链基于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出的信任机制很好地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据悉,“听障儿童重获新声”项目善款将用于10名儿童一年的听力语言康复费用、聋健融合教育费用和人工耳蜗调机费用,筹款目标198400元。之前,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捐款人的善款进入公益项目账户之后经常无法追踪。现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每一笔款项的生命周期都记录在区块链上,用户可以持续追溯。
目前,蚂蚁金服只是做了一个公益场景的尝试。据悉,未来区块链公益场景还将升级,把更多公益组织、审计机构纳入进来,便于审计,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
可以相信,在公益领域试水区块链技术,这是无法估量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