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电 (李荣茂、黄奕雯)近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正式对外发布了《2015年福建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简称《公报》)。《公报》如实反映了去年福建省海洋环境状况及海洋环保监管工作,具体公布了海洋环境、主要海洋功能区和主要入海污染源等状况的数据信息,详细介绍了海洋环境灾害与风险和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并总结归纳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海洋环境状况,为推动福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水质量持续改善
《公报》显示,2015年福建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较好,但局部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仍然偏高。一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占近岸海域面积的66.1%,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劣四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占7.5%,同比减少8.5个百分点。全省13个主要海湾中,兴化湾、湄洲湾、深沪湾和东山湾海域水质较好,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比达40%以上。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福建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改善,13个主要海湾的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由2011年的41.0%降低到2015年的28.9%;“十二五”末期,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比“十二五”初期减少70%以上。
海洋功能区状况总体良好
《公报》显示,2015年福建省4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和6个海洋公园海域海水水质总体良好,个别保护区局部海域超出水质要求;各种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中华白海豚出现头数明显增多,大黄鱼资源量在渔获物的占比较大。
福建省监测的6个海水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总体优良,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沉积物的各监测要素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贝类生物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
平潭龙王头、东山马銮湾和厦门黄厝3个海水浴场水质保持优良,适宜进行海上休闲娱乐活动。平潭龙王头、厦门环岛路东部和厦门鼓浪屿3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综合等级均在良以上,适宜开展滨海旅游和休闲娱乐活动。
污染物排海压力依然较大
《公报》显示,2015年福建闽江等11条主要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磷和石油类等,总量达157.4万吨,同比下降12.7%。全省59个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营养盐、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排污总量达44.8万吨,同比增加22.1%;监测期间各次均达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较低。
赤潮与突发事件明显减少
《公报》显示,2015年福建共发生赤潮3起,累计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分布于霞浦三沙、连江黄岐半岛、泉州围头湾及安海湾近岸海域,但均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福建累计发生赤潮41起,其中有毒赤潮15起,影响面积累计1752平方公里;霞浦、连江、平潭等近岸海域为赤潮高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