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

厦门 社区书院为何受欢迎?

俞 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9日   第 06 版)

  孩子们在社区书院里。
  (资料照片)

  2015年6月18日,福建省厦门市首家社区书院——“云头书院”在翔安区云头村成立,从此,覆盖岛内外6区的社区书院蓬勃兴起,单是湖里区便已开办42家,并开展课程2500多课,各类活动911场次,参与人数逾15万人次。

  “基于过去对各个社区原有的文化活动空间和资源进行整合,厦门打造出社区书院。”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黄鹤麟介绍说。“居民家门口的大学”“居民学习、交流、活动、议事的新平台”,说起厦门社区书院,总能听到类似的描述。

  

  满足三代人不同需要

  时下虽然正值暑假,在厦门市湖里区禾欣社区,仍能见到背书包的小学生身影,不过这回他们要去的地方不是学校,而是社区服务中心。12岁的张浩田是社区书院的常客,经常在社区书院课堂中学习包括美术在内的课程。他的母亲田付云同样对社区书院充满热情。面对“如果时光倒流,你想回到什么时候”的问题,田付云说:“想回到上学读书的那段时光。” 厦门社区书院的出现,让她的这一心愿得以实现。当儿子在书院上课时,她也在隔壁的图书阅览室里,与社区的书友们交流切磋,仿佛重回学生时代。

  亲子课程中,父母带孩子诵读国学经典;艺术课堂上,孩子们在琴棋书画室收获乐趣;养生讲堂上,市民听专家详细讲解实用健康知识——精心设置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不同需要,总能让社区居民乐在其中。

  “书院的建设也为社区带来惊喜与变化,从熟人社区变为家人社区。”禾欣社区书院理事长杨明堂说。72岁的社区居民陆红茹便经历了由“外来客”到“自家人”的情感变化。她由闽北的南平来到厦门,开始难以适应,后被社区工作人员发现曾有文艺工作经历,便邀其帮忙组建社区文艺队。时间不长,社区文艺队已吸纳60多名成员加入,陆红茹也成为社区的文艺骨干。

  居民自发组织课程

  厦门社区书院设有书院总部,作为全市各社区书院的管理中心、培训中心、资源整合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书院总部就像一个资源库,我们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到库里选择课程,自主‘点单’。”据前埔北社区书记陈建萍介绍,2015年底,由厦门市委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名家名师进社区书院”启动以来,给社区带来了更多包括“价值观课堂”在内的精品课程。

  “社区设有覆盖所有年龄层的乐龄学堂、青年学堂、蓓蕾学堂、幼儿学堂,还有‘社区能人工作坊’‘辣妈学堂’等特色学堂。”陈建萍说,社区充分考虑到居民的不同需求,注重体验式教育,许多课程都是在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下,居民自发组织的。

  “在开课之前,社区通过微信、网络等平台征集居民建议,再根据居民需求设置课程,从而增强每位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湖里区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介绍道。“在湖里区,平均每月开设课程350课,每月听课居民达1.04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到90%左右。”湖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文国清说。

  在参与中转变角色

  前埔北社区书院作为厦门市首批试点社区书院之一,围绕“参与式治理”,注重培养居民议事协商自治能力,以“公推民选”成立社区发展理事会,带动居民广泛参与,并搜集有关意见建议,用以指导社区书院的课堂设置、运营管理、志愿者载体开发等。

  “违反公约者惩罚机制”“不能大声喧哗”“奖励机制”……社区爱心课堂的墙上,随处可见由学生自发制定的“课堂公约”。陈建萍说,孩子们自发认领责任项目,自己管理自己,也在参与中实现了角色转变。

  黄鹤麟认为:“从自家门口走出来,走进社区,共同学习成长。”这样的转换能推动社区居民开展公共议题讨论,也促使社区书院成为提高协商意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群众的意识在慢慢改变,从小我利益更多地转向共同利益。”陈建萍说。

  “目前社区书院理事会中,仅有1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余都是社区普通居民,由居民自己选择、自己管理,让居民真正爱上书院。”禾欣社区书记翁明远说。

厦门 社区书院为何受欢迎?
福建发布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海西首座核电站一期投产
防空洞里好纳凉
厦门开通直航温哥华航线
健康讲座进哨所
台胞证丢失龙岩公安伸援手
责编:王连伟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