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香港:跑马场地下藏着“大水库”

张雅诗 黄宇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7日   第 03 版)

  香港跑马地游乐场,绿草茸茸的环形赛马跑道围着一大片运动场。不少人在这里踢球、慢跑、散步,放松身心,享受休闲。他们却未必知道,脚下正藏着一座精心设计的宏大蓄洪设施,蓄水量相当于24个标准游泳池!

  “我们这个设计是抵御50年一遇暴雨的防洪标准。”香港特区政府渠务署排水工程部高级工程师郑雅思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介绍跑马地地下蓄洪池的运作情况和设计特色。

  在渠务署人员带领下,记者带上安全帽,沿着楼梯下了大概两层楼,到达蓄洪池的第一期。眼前偌大的空间,灯光昏暗,放眼四周全是水泥墙和无数的柱子,几乎看不见尽头,让人感觉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停车场。

  “这里面就是一个大水塘。去年6月进过一次水,那次的水量不多,只有1000立方米左右。”郑雅思说,蓄洪池第一期工程于去年初完成,并随即投入运作,待第二期工程完成,整个容量将达到6万立方米,足有24个标准游泳池那么大。

  蓄洪池的设计包含不少创新元素,智能水闸是其中之一。蓄洪池采用“可调式溢流堰”设计,结合“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潮水和箱形暗渠内的水位高低,自动控制溢流堰、即水闸的升降,并配合暗渠内的水位变化,于暴雨期间适时储存上游集水区的部分雨水,以避免暗渠过早或过晚溢流到蓄洪池,从而减低下游地区排水系统的高峰流量,达致防洪效果。这种技术在香港工程界是首次采用。

  香港地少人多,建筑密集,把蓄洪池建在地下,省却不少地方,还体现了“一地两用”概念。“地下是蓄洪池,我们头顶上就是足球场。”郑雅思说,蓄洪池建在地下,能腾出地面公共空间给公众享用;雨水泵房掩藏在真草小山坡下,配合其他绿化设计,使整个排水系统跟周围环境融合起来。

  跑马地游乐场设有缓跑径、足球场、曲棍球场、橄榄球场等。随着蓄洪池第一期竣工,这些设施陆续完成修复并开放给公众使用;临近游乐场的一个公园,在渠务改善工程完成后也已重新开放。

  着重水的循环利用是跑马地蓄洪池的另一设计特色。郑雅思表示,蓄洪池设有一个水资源回收系统,将地下水和足球场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简单处理,再用来灌溉足球场草地和冲厕所等。她说,这是目前香港最大的水资源回收系统,一年可以收集约22万立方米的水。

  香港位处亚热带,每年风雨季节,低洼地区饱受水浸困扰。2008年一场特大暴雨,跑马地一带发生严重水浸。

  渠务署于2012年在跑马地游乐场展开地下蓄洪计划。整项工程分两期进行,建筑内容包括蓄洪池、雨水泵房、长约1.1公里的接驳渠道以及相关绿化园景工程,预计2018年雨季前全部完成。

  防洪基础设施造价不菲。渠务署土地排水部总工程师何耀光表示,渠务署一直以“防洪三招”——上游截流、中游蓄洪、下游疏浚,来处理水浸问题。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便是中游蓄洪部分,需要花费逾十亿港元。

  他介绍,香港近20年来兴建了约250亿港元防洪工程设施,还有120亿港元的工程正在规划设计和建造当中。“我们正在构思一条雨水隧道,希望将半山接到的干净雨水,排放到水塘,变为干净饮用水。同时达到防洪效果,也做到雨水再利用。”

  郑雅思也认为,城市防洪要肯花钱和精力,除了不断完善硬件,渠务署还会彻底检查香港所有渠务设施,并清理河道和渠道。如今,经过不懈努力,香港的防洪标准已提升为市区排水干渠系统可抵御200年一遇洪水,支渠和主要乡郊排水系统则可抵御50年一遇洪水。

  (据新华社香港电) 

大陆游客遇难者家属离台
国民党自卫反击绝处求生
台媒:民进党表现令人心寒
澳门双胞胎熊猫宝宝健康满月
“吕志和奖”公布首届3名获奖者
香港:跑马场地下藏着“大水库”
香港上半年整体罪案下跌一成三
责编:王 平 张 盼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