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借港,“内陆”变“沿海” 出海,打造“开放通化”

——通化市构筑向南开放窗口纪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5日   第 09 版)

  通丹经济带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通化向南开放桥头堡——丹东港。

  一山一水一座城,通古化今图振兴。

  通化,起于商周,兴于汉唐,盛于辽金,得名于晚清,取意为“融通、教化”之地。穿越历史的沧海桑田,走过千年的岁月悠悠,今天的通化,已焕发新的生机,一路向南,风尘仆仆,通边达海,加快振兴。

  “要深化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通道建设,强化外联平台,实施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深入推进同周边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视察吉林时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3月18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通化市建设向南开放窗口的若干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

  今天的通化,是吉林省扩大向南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她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坚持沿边近海开放与内陆开放并举,内联外通、陆海相融,全力推进以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为核心的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向南开放窗口,打造“开放通化”。

  一路向南,通边达海。有利于加快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转型发展,有助于推进区域间城市协调发展、促进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形成,激发出通化人建设吉林省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东北东部中心城市、国际医药健康名城的信心与干劲。

  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打开出海大通道

  眼下,摆在通化市面前、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近海但难以出海。域内的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及产品购进和外运,同时大量绿色农产品和医药产品也都有着广阔的外部市场,但由于交通环境不佳,物流成本巨大,“通达”成为了通化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与此同时,丹东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一部分,虽然有出海港口,但缺少一定规模的腹地支撑,其域内的丹东港集团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也是一道摆在面前要化解的问题。

  地理位置、人文历史、经济总量等方面的诸多相似,以及历史上高度的融合性和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些因素给两市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打下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7月14日,是载入两市史册的一天。通化、丹东就推进通丹经济带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与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建立长期战略和经济合作关系。这一合作举措,标志着通化市打开“通边达海”向南开放大通道。

  一边是物流丰富却发愁运力的通化,一边是拥有出口海港却吃不饱的丹东,两家“结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变“出不去吃不饱”为“出得去吃得饱”。通钢集团供应公司原料科科长李瑞枫算了一笔账:“之前,公司进出口原料主要通过营口港和大连港,2015年运进的铁矿粉大概在250万吨左右,鲅鱼圈港和大连港要比丹东港运费高每吨39元和31元,通过丹东港运输要比鲅鱼圈港节省9700多万元运费。”

  打开出海大通道,建设通丹经济带,打造向南开放窗口,将有助于吉林省推动与丹东港、吉林省中部内陆开放高地、长吉图先导区联动发展,实现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未来,通化市将成为吉林省向南开放的新通道、新平台、新窗口。

  发挥优势、建设陆港,铸造开放大平台

  3月18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通化市建设向南开放窗口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全面对接丹东港,使其成为向南开放窗口的核心平台。

  “通化将承担起对外开放的重任,将深入推动与丹东港务实合作,将丹东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今年,港务区计划投资5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5个,实现年底必保有形象进度、必保通关运营的目标。”市发改委主任兼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筹建办主任孙梁国信心满满。

  信心源于自身优势。

  从全省开放格局看,“借港出海”一直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而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正是该战略的核心,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对接丹东港的内陆港务区,对于吉林省的出海战略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从东北东部区域看,通化位于横向吉林省域“四平、辽源、梅河口、通化、白山、集安”城镇密集区和纵向长白山区“12+2”东北东部经济带的交点上,是东北东部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近年来,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化市交通枢纽、流通节点、窗口门户的地位逐步回归,能够将内陆港务区这一重要开放载体的效应发挥至最大。

  从通化的特点看,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突出、上市公司规模在东北东部处于领先地位、民营经济比重大、市场开放性强、创新型企业集聚,这一系列优势决定了通化市在港务区发展所要求的外向型产业承接上具备更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氛围。

  通化陆港建成后,相当于把丹东港前移到通化,通化市也将由“内陆”变“沿海”,而这需要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公司化为主的方式来建设实施。成立港务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负责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资金筹措等工作。同时成立通化国际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通化港相关港口建设项目,贸易物流及电子商务等产业项目。

  密切与丹东港合作,将丹东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打通全省南部借港出海大通道。目前,丹东港已参与港务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中心站、保税仓库、联检大楼、通化港综合楼等多个项目建设。同时,丹东港为港务区提供两个深水泊位,对从通化通关的货物直接进港装船,开辟融入丹东港的绿色新通道。

  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支撑,夯实开放发展的坚实基础。加快推进港务区谋划实施的15个重点项目,谋划建设保税仓库并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铁路集装箱中心、公路物流港站等功能区,逐步构建集保税加工、现代物流、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开放合作区,形成以产兴港、以港带城、港城融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实施精准招商,招平台商、园区商,打造市场化运作体制,形成以商招商引资新模式,改变原有的政府对企业招商模式。既要眼睛向内,支持本地企业扩能改造、再上新项目或单独建立产业园区,给予招商引资同等政策;又要眼睛向外,抓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港澳台、日韩等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吸引更多优质要素向通化集聚,以大招商促进产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实现大跃升。

  建设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是打造吉林内陆开放的新高地,也是加快通丹经济带建设、形成我省东部开放新通道的核心平台。

  延展空间、开拓格局,构建立体交通网

  吉林省向南开放窗口为什么选择了通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区位优势明显和交通基础设施完备。

  通化有203.5公里的边境线,是吉林省距丹东港最近的城市,只有240多公里。而丹东港又是我国的自有港口,在“借港出海”方面协调容易,对接便利。通丹两市关于推进通丹经济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让通化不在“望海兴叹”,拉开了向南构建以高铁为引领的铁路、公路、机场综合配套立体交通网络的大幕。

  “十二五”期间,通化市围绕大通道建设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14.8公里,建设完成吉林至草市(通化段)、通化至丹东(通化段)、通化至梅河口3条高速公路,完成总投资112.6亿元。目前,已形成了以通化至长春、通化至沈阳、通化至丹东、梅河口至草市、营城子至松江河(辉南段)5条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格局。

  “十三五”伊始,通化市又强力推进通化至靖宇、通化至集安等3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同时拟规划设计本溪至集安高速公路。预计到“十三五”末,通过通化境内的9条高速公路将全部建成通车,总里程达到575.6公里,形成“五辐射三纵横”的高速公路网格局,为把通化打造成为东北东部交通枢纽,实现向南开放大格局、大发展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截至目前,通化至靖宇高速公路已完成投资35.8亿元,预计2016年底建成通车。通化至集安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正在全力推进,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

  机场方面,重点实施三源浦机场扩建工程,整体提升承载和运载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机场升级改造为口岸机场。大力开发日本、韩国、俄罗斯等航线。同时实施通化市、集安市、辉南县民用机场建设,促进域内通用航空业发展。

  通道畅,开放活。“这些年,通化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在,我们正在加紧推动通化-集安、通化-丹东高铁建设以及通化机场扩建,佳木斯-通化-沈阳、四平-通化-白河高铁将于2017年开工。”通化市委书记金育辉说,“十三五”末,通化将形成“一小时域内、两小时省会、三小时出海”大通道,成为“进关出海、连接腹地、通达国际”的区域立体交通枢纽,在东北亚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让通化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通化
药济天下 酒香万家
争当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一面旗帜
借港,“内陆”变“沿海” 出海,打造“开放通化”
打造旅游业发展新时代
绿色转型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