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

六月六,习俗多

阿 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16日   第 10 版)

  对于农历六月初六的印象,是少年时听老父亲讲唐僧晒经的故事而得知的。有道是唐僧取经回来,老龟再一次驮他们师徒过河,因唐僧忘了千年老龟的嘱托,被老龟翻到水里,那些从西天取回的经书也被浸湿了。师徒们上岸后便在一块大石头上一本本地晾晒。民间称这一天为“晒经日”。今天,偶然听到有些人弱化文学的力量,其实,他们忽略了民间故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忽略了渐次演化成民风民俗且代代相传的强大生命力。

  在“晒经日”这一天,天下文人会将藏了一冬的书卷,取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晾晒一下,亦称“晒经”。而寻常百姓呢,这一天也会把自家的衣被之类搬到院子加以晾晒,称“晾箱”。我想,这晾箱里无论如何也是含着一点斗富的意味罢。民间还有“六月六,回娘家”的风习。是啊,六六大顺,这一天回娘家显然是一个顺顺当当的好日子,一个吉祥的日子。

  我曾在《哈尔滨人》一书中称哈埠是一座“流亡者的城市”。19世纪就有众多从山东闯关东的人。风俗使然,到了每年的农历六月,山东老家新麦下来的时候,家里人就会做一些面食寄给远在哈尔滨“漂”的亲朋故友。这些小面食通常会做成各种动物、鱼和花朵的样子。由于制作上有别样的讲究,走千里路也不会坏的,而且非常实惠。这一风俗,在民间称之为吃新麦。漂在东北的人能吃到老家寄来的新麦,怎能不泪流满面。

  在我的老家山东,六月六这一天是民间为麦王做生日的日子。麦子打下来之后,乡亲们会在屋子里、院子当中,或麦场上摆上供桌,供上枣山馍和桃、李等瓜果,并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供在正中,然后,焚香叩拜,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啊,民以食为天,岂能不敬。

  说起来古代的节令是很有趣的,且“重日节”的现象很多,比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等等。说到六月六,据说在晋国时代就认定为这一天是大禹的生日。唐皇甫谧在《帝王世纪》说:“练纳有羊氏,臆胸拆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熏修裸飨,岁以为常。”这个祭禹的仪式一直到宋朝还在举行着,宫廷将这一天定为“天贶节”。苏轼在《过漆州涂山》一诗中云:“淮南人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数万人会于山上。”《宋史·真宗纪》中记载的就更形象了,说这一天,“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虽说宫廷断屠宰,但民间却可以大杀猪羊,烹而食之。 在民间,六月六也被称之为“祭神节”。

  更有人情味的是,六月六这一天还是普天下所有66岁的老人们共同的“生日”。凡是岁在66的老人,不论是何月何日生,都要在六月初六这一天过生日。这一天出了嫁的闺女也要回娘家给父母做寿,礼物是一大块肥肉。民间有“六十六,吃块肉”的说法,亦含长命百岁之意。

  六月十九,则是观世音菩萨得道的大日子。善男信女在这一天必定要绝早的去寺庙拜菩萨的。而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是传说中关公和雷神诞辰,还是荷花的生日。咱山东老家阳谷和我的故乡聊城,可以说凡塘必有荷,而六月恰好是荷花盛开的时节,于是六月六这一天人们有赏荷的习俗。

  人间岁月堂堂去。丰富的六月之“节”已渐行渐远了。

三伏六月,盛夏光年(民俗)
六月六,习俗多
六月三日夜闻蝉(诗意)
六月季夏 出梅入伏(物候)
农历日历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