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让“走出去”的步伐更坚毅(品牌论)

石 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11日   第 09 版)

  日前,京沪高铁迎来5岁生日,5年来,京沪高铁成为高铁改变中国人出行方式的一个缩影。不仅中国人都叫好,许多外国人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去年,一位“歪果仁”将一枚硬币放在时速300公里的京沪高铁窗边,长达9分钟的视频里,在列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硬币始终屹立不倒。这枚“歪果仁”在视频的画外音中称:“现代高速铁路既快又舒适,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全球高铁的领导者。”

  如今,“高铁”已经成为最能代表中国的名片之一,原因显而易见:

  第一,中国有着丰富的高铁建设运营经验。截至2015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超过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

  第二,中国的高铁有着过硬的技术。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体系成熟完备,时速380公里的高铁技术得到了初步验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动车组最高设计速度、接触网接触线的强度和导电率、平均旅行速度等技术指标均居世界首位。

  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过硬的技术,以及相对于其他高铁竞争者的高性价比,形成了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这也让中国高铁“走出去”有着足够的底气。

  然而,细心之人会注意到,这段时间以来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痛点”新闻,比如中泰铁路一波三折。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高铁,需要如何做才能叫好又叫座、需要如何做才能让“走出去”的步伐更坚毅?

  首先,中国企业要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竞争中,多学习其国际化经营理念,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国际市场规则。想要让高铁“走出去”成为新闻热点,而不是新闻痛点,就需要中国企业更加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方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而必有余地矣”。

  其次,中国企业要继续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不断加强研发。我们需要看到,中国在高铁技术上的发展来之不易,但技术研发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在技术上不断加强研发,才能让中国高铁更先进、更可靠、更经济,以此确立并维持中国的领先地位。

  前行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中国高铁“走出去”这一宏大课题,我们不能因为出现的一些“痛点”而妄自菲薄。近年来,中国至少与30个国家进行了高铁合作或者洽谈,目前,在建的重大项目包括印尼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等,此外,今年还将重点推进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等……

  随着国际项目的实施,中国高铁的示范效应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中国高铁也一定会越来越被国际所接受和认可。“打铁还需自身硬”“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高铁唯有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才能真正成为“全球高铁领导者”。

中车与时俱进国际化(中国品牌在海外)
让“走出去”的步伐更坚毅(品牌论)
责编:卢泽华 邮箱:rmrbzgp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