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刀尖上的舞者

——记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排雷兵

柴逸扉 宋 楠 王湘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11日   第 04 版)

  中国扫雷官兵走向雷场。
  (新华社发)

  近日,随着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完成新一轮的轮换交接,我国第14批赴黎维和部队官兵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凯旋。

  2006年4月,中国应联合国邀请首次派遣部队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其中,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的扫雷排爆,是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在这10年中,中国赴黎维和部队累计完成198.2万平方米疑似雷区、爆炸物散落区和14188米巡逻道路的探查,发现和排除地雷3205枚,创下扫雷“零伤亡、零事故”和“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优异成绩。

  对此,笔者采访了南部战区陆军第十四集团军工兵团有关人士,走近这支在刀尖上跳舞的中国维和部队。

  “中国式排雷”打造闪亮名片

  “蓝线”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两国边境埋藏着50多万枚地雷的“死亡地带”。“蓝线”扫雷要求必须通过国际扫雷资质认证。作为黎巴嫩任务区的第一支中国部队,10年前刚到这里时,他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唯有“摸着石头过河”。

  为拿到这个世界上最危险雷场的入场券,时任扫雷连连长的陈代荣带领攻关小组,在资料缺乏、技术封锁的情况下,集智攻关,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编写完成长达35万字的《扫雷标准作业程序》,并通过考核,成为中国军队中首支获得国际扫雷资质认证的队伍,而这一作业程序随后还被推广到联合国驻黎其他部队当教材。

  从无到有,从有到快,其他国家军队要用3年时间才能拿到的资质认证,中国的驻黎部队只用了3个月,速度之快在联黎部队之间被传为佳话。

  扫雷排爆彰显担当

  10年前的一天,一枚未爆航弹落在南黎的一个村庄。中国维和部队迅速成立突击队,疏散群众、展开作业。这个重约2000磅的“巨无霸”谁来拆?怎么拆?大家踊跃地站了出来,几经“争执”,连长陈代荣决定,由他一人留下拆弹。在所有人苦等了整整3个小时之后,老陈终于从弹坑里爬出来,缓缓伸出右手做了个“V”字手势。见此,大家猛地抱成一团。村民们也从四面八方涌来,把中国官兵紧紧拥在中间,齐声高呼“China!China!”(中国!中国!)。

  在扫雷排爆之余,维和官兵还积极进行人道主义救援。一天傍晚,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突遇几个被炸伤的平民急需治疗,但如果车队滞留交战区域就万分危险。即便如此,看着伤者痛苦的表情和满怀期待的眼神,营长唐尚平迅速组织对伤员实施紧急救治,并带他们安全转移。车队刚走出100多米,身后就传来爆炸巨响。见此情形,被救群众紧紧拉着维和官兵的手,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

  服务民众树立友好形象

  友善、笑脸相迎,是许多当地居民对中国军人的第一印象。只要当地居民有困难,中国维和部队总会主动伸出援手。

  当地居民卢德伊娜说:“每周中国军人都会准时来到设在村里的医疗点,只要他们一来,总会围上很多人,看病的看病,拿药的拿药,而且都不花钱。我也经常给家人拿点感冒药、创可贴,中国军医总是笑脸相待。这几年,军医的面孔并不太记得住,不过只要找臂上有红旗的军人帮忙都管用。”

  除了待人真诚、乐于助人之外,中国军人不怕吃苦,做事认真、敢挑重担,也给当地居民和联黎司令部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扫雷兵是我见过最敬业的军人”。联合国地雷中心官员卡西姆说,“因为联合国规定,要上雷场作业,必须先过扫雷资质认证。我就是负责考核的人员之一。在前期训练时,我曾多次实地察看,他们做事认真,敬业精神让我敬佩。”

  我国第14批赴黎维和扫雷工兵分队赢得了联黎部队司令部、黎巴嫩政府以及外国友军的高度赞誉,被当地群众称为“来自东方的和平使者”。180名维和官兵全部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指挥长孙志还被黎巴嫩国防部授予“军队勇士”银质奖章。

5座灯塔照南海 航行有了“保护神”
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放射更加灿烂真理光芒
武警部队调4个机动师增援抗洪
“拥军大妈”堤坝献爱心
丝绸之路拉力赛车轮滚滚
1.3万个赈济家庭箱援助灾区
刀尖上的舞者
多国关注南海仲裁案
责编:陈劲松 刘 峣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