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日本兵库(神户)开港,与此同时,中国人开始移住神户。最初来到神户的是从长崎来的十几个人。第二年,在神户的中国人超过了500人。之后,由于神户在贸易方面的广阔前景,来神户的中国人逐渐增加。在神户居留地的西侧,中国人在可以和日本人混居的地区居住下来,以后这一带就被称为“南京町”。
从开港到甲午中日战争为止,移入神户的中国人主要是三江、闽南和广东的商人。在海外的中国人按其出生地及方言形成了集团(帮)。日本当地政府利用这种体制,强化了对中国人的管理,把帮的存在纳入到日本的法律体制中。对此,华侨将以帮为基础的团体法人化,以维护其在日本的合法权利,谋求生存和发展。
三江帮主要是由来自浙江、江苏、安徽和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人们组成的。棉、生丝、茶、米等丰富的物产,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和明清时代培养起来的商业网络和智慧,再加上以上海为首的宁波、南京、镇江、芜湖等开放商埠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三江帮的对外交易活动。随着上海在中国国内交易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作为东亚国际都市地位的上升,三江帮华商在加强上海、长江流域与神户、大阪地区连接的过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存在。
在神户,不仅是三江公所,广东商人的团体——广业公所也在1905年5月申请财团法人得到许可,闽南的商人团体——福建公所在1930年5月申请社团法人得到许可。但是像三江公所那样明确其成立目的之一是调解中日以及华商之间商务纠纷的,在其他团体中是没有的。从三江帮商人移入神户至社团法人三江商业会成立为止,其在保持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实现了向类似于商业会议所的近代化商人自治团体的转换。这种调适和转型不仅在消除个人因国籍变更而引起的自我认同冲突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而且在解决中日商务纠纷的过程中,为构筑华商团体良好的外部环境起到了沟通作用。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