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

青岛高新区:

见证创新的力量

赵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07日   第 02 版)

  青岛高新区城市景观。
  傅 瑜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青岛高新区一家企业生产的工业机器人。
  傅 瑜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2016年,青岛高新区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开启新的发展征程。

  青岛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蝶变于2006年。是年,青岛高新区获批搬迁至青岛北部,开启新的发展、建设历程。

  经过10年的创新发展,青岛高新区已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中国唯一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坐落于此,石墨烯产业发展全球领先;“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吸引来世界机器人制造企业的“四大家族”——瑞典ABB、德国kuka、日本发那科和日本安川电机在此设厂;完备的创业生态系统孵化一个个创业梦想……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青岛高新区近年来着重突出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准,构建“高”“新”特色和海洋优势,打造构建高品质的北部新城区。

  

  体制机制创新,让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

  所有城市,兴办高新区以及各种“园区”,都有一个目的——打造新的创新增长极。但是路径的不同,决定了发展层次和速度的差距。

  除了传统的提高便利化水平、提升服务效率等举措,青岛高新区有一个与别处明显不同的做法:打破了传统的体制机制,以“事业部制”的方式,将干部置身于企业化管理的环境中。

  2014年,青岛高新区事业部的诞生与招商部门的解散同时进行。总计近300人的干部中,约有1/5经过报名和遴选,封存“身份”,进入事业部。最终,留在事业部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有着丰富的相关从业经验,专业基础雄厚。这与他们面临的新要求“专人、专门、专注、专业”相契合。

  对于这一改革,入驻企业纷纷点赞。

  “当时,我们对在哪儿落地时有所犹豫的。但在项目对接时,他们对企业的融资、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需求了如指掌,并且‘流水线’般悉心帮助解决。”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令从俄罗斯留学归来的王钊十分意外。最后,王钊带领他的创业团队来到这里,入驻盘古创客空间。

  “专门”,可以从青岛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与其事业部部门设置表现出来。

  走进5年前落成的青岛高新区创业大厦,左侧的高大墙体上明确标注着这座新城的发展重点——“1+5”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其中,“1”指科技服务业,“5”指软件与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蓝色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节能技术与新材料5个战略新兴产业。

  与之相对应,青岛高新区设置了创业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蓝色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节能技术与新材料共6个产业事业部,每一个事业部精准对接一个主导产业。

  专注,则随时体现在青岛高新区管委会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我们没有招商部门,但实际上,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招商部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专业的人专注于做专门的事,在项目选择、引进、服务上的专业性都特别强。”作为青岛高新区创业服务事业部部长,肖焰恒对此体验颇深。

  而为了专注于政府的服务功能,青岛高新区管委会更是交出了传统园区管理6项职能中的4项——规划、建设、融资、评估、运营、服务,掐掉中间,只留两端的规划和服务。中间的职能,由专业的服务机构进驻,让企业与服务机构之前形成自然的孵化生态。

  按照青岛高新区管委会计划,随着石墨烯产业、机器人产业、北斗应用、大数据等在园区的集聚,现在的“1+5”,将来可以随发展变化为“1+6”,“1+7”,甚至更多。

  青岛高新区的这一改变正在起作用。

  目前,青岛高新区共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298个,总投资1511亿元,5大主导产业特色初显。其中:软件信息产业布局基本形成;获批成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国家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海工装备研发产业正建设全国最大的海洋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节能技术与新材料产业正推进建设我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基地-青岛国家石墨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唯一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运营的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成为科技部在全国布局的四大基地之一。

  去年,青岛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上升至第9位,其中,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上升至第4位。

  创业生态系统,给高新企业发展后劲

  71.4%,这是今年第一季度,青岛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与其他地方相比,青岛高新区的入驻企业多数具有高科技的特点,如何为这些企业做好服务?青岛高新区的做法是:打造完整创业生态系统。

  没有什么比实例更有说服力。

  2014年,从事纳米材料应用开发研究的侯士峰来到青岛高新区,在这里一手创办起青岛瑞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我感觉在中国北方,青岛的工业基础、经济发展、城市品格,还有人的气质,都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创业生态系统也非常完整。”侯士峰说。

  去年4月入驻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元启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则一眼相中了这里的机器人产业链。“产业链和创业生态系统完备了,公司发展后劲就足。”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收购了深圳一家做机器视觉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在工业智能相机方面,赶超美国康耐视和日本基恩士这两家行业内的国际巨头。”

  两年前,时年29岁的杨华也来到青岛高新区,“那时候,满眼都是戴安全帽的工人。”仅不到两年的时间维度里,这里已然进驻了大大小小数百家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因为会定期举办创客沙龙、创业分享会、路演等活动,所以,我创办的蓝贝创客咖啡也算是高新区创客们聚会的一大‘据点’。”通过与创客们的交流,杨华发现,进驻到青岛高新区的企业里,很大一部分是冲着这里“创业生态系统”而来。

  “企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许只要敲开邻居的门,就能找到完美解决方案。”杨华总结道,“来到这里的创客有着不同的创业经历,相同的是,他们选择了青岛高新区,因为他们觉得这里的创业生态系统很给力!”

  “通过政府组织,把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一个企业在里面,十个企业在帮你,这种互帮共赢的局面,建造了一个创业的生态环境,这是让我很惊喜的。”瞬息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张新荣说出了青岛高新区最大的不同。事实上,这正是青岛高新区费心尽力打造的“创业生态系统”,其横向满足创客创业的各种需求,纵向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交织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

  确实,青岛高新区所展现的发展愿景含金量十足:从产业链条方面,这里涵盖中科院自动化所、工业技术研究院等软硬件研发基地,3D打印中心、机器人生产加工企业等高端制造部门,囊括上游研发设计至下游高效生产各环节。企业运营方面,“创业无忧角”等平台可提供创业辅导、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等服务。交流推广方面,萤伙虫创业工坊、蓝贝创客咖啡、八角会议室等场地和相关会展服务,给创客们创造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生活配套设施方面,人才公寓租住、配备大型商场、餐饮中心等可全面保障、便利创客生活。

  此外,青岛高新区规划建设孵化器19个,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蓝贝创客计划招揽人才,旨在培育孵化一批高成长性小微企业;组建包括投资、金融、导师等服务机构在内的高端交流平台“贝客汇”;强化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大院大所和科技服务平台的合作,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业融资平台。

  布局公共服务,打造科技人文生态

  “青岛高新区作为青岛的重要发展极,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谋求新的发展。”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如是点评青岛高新区的实践。

  步入2016的高新区,面对的是全新的未来。

  今年年初,青岛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在这一版总规中,青岛高新区被定位为青岛重要的发展极、三城联动中北部城区。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发展,青岛高新区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最初的以基础设施投入为主,到产业发展重点的锁定,再到产业体系的搭建,再到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发展生态的营造,步入2016的高新区,将真正迎来“产城一体”的全新发展阶段。

  如青岛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常务副主任尚立群所介绍的,按照青岛市的整体规划,这里将是一个“升级版”的科技人文生态北部新城。

  其实,早在这座新城建设之初,青岛就在规划上下足了工夫,充分借鉴瑞典的哈默比湖城以及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天津生态城的经验。

  数年发展,为青岛高新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打下牢固基础。

  2011年夏季,世界最长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宣告通车,青岛高新区与主城通过陆地的方式紧密相连。实际上,在青岛的地理版图中,高新区是地理几何中心,未来还有包括铁路、地铁、高速公路、高铁站等多项大型交通设施项目将交汇于此。

  其中,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青岛新机场快线、青岛地铁8号线等均在此设站。铁路红岛站近期为济青高铁(青太客专)与青连铁路交汇站,远期更是为规划中的国家滨海高铁与欧亚铁路大通道的交汇枢纽,为国家特等站。

  除了便利的交通,青岛高新区的基础建设优势,还有脚下的地下综合管廊。

  “我们的地下综合管廊不光能站人,跑车都没问题!”青岛高新区工作人员介绍说,青岛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2008年启动规划建设,廊内设置管线主要包括电力、通信、给水、热力、再生水等五种管线。经过近7年的建设,青岛高新区综合管廊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以后,不管水、电还是通信等管线出现问题,打开井盖,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就好。我们这个地下综合管廊,可以从根上把市政道路‘马路拉链’问题给治好。”

  今年,青岛高新区计划配套综合管廊长约9公里,投资4亿元。同时,创新技术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探索将专业管线全部入廊,在具备入廊条件的线段拟将燃气、雨水、污水等共计8种专业管线全部纳入综合管廊,在管廊规模和标准上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还有总投资近1500亿元的产业大项目,在今年开建、投产,青岛高新区的产业实力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以19个青岛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为核心的基础设施项目,将在今年全面推进。

  对于青岛高新区的发展,青岛大手笔地将19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布局到这里,涵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休闲、会展等各个领域。

  目前,在成功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中欧低碳生态合作城市试点的基础上,这里还在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其中,青岛高新区水系按照“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理念规划的生态框架已基本建设完成,并荣获亚洲都市景观奖。

  以科技、人文、生态为底色的青岛高新区,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口岸联合执法省时三分之一
见证创新的力量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