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02日 星期六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钟声悠扬 古韵悠长

叶晓楠 章元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02日   第 08 版)

  存放永乐大钟的大钟楼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北京地铁13号线有一站名为大钟寺站,人们对此很熟悉。然而,关于大钟寺地名的来源,您可能并不了解。事实上,在海淀区北三环,确实有一座古刹——大钟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就在这里。车水马龙的路边,宁静的寺院掩映在高楼大厦当中,显得愈发幽静深远。

  1985年10月5日,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成立并对外开放,成为一座以古钟收藏、研究、展示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钟海徜徉 韵律悠长

  大钟寺坐北朝南,推山门而入,碧瓦朱甍,四方院内,参天古树掩映着阁楼宝殿。庙宇中的佛像已无处可寻,而后收集的各色古钟则分置于各个展厅中,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移步往前来到天王殿,展厅名曰“钟韵洪鸣”。殿内并无古钟,仅有永乐大钟的钟声通过录制的音频播放出来,绕梁回响,在空旷的大殿内显得格外悠扬。家住八里庄的杨奶奶对此情有独钟,经常拉着老伴来这里转悠,“听着钟声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在东路的“阅古钟林”展厅,合瓦形的乐钟和圆筒形的梵钟对比鲜明,形状各异的钟铃按照时间发展的脉络依次呈现,讲述古钟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展厅内,大小各异的23口梵钟被一一悬挂,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

  走进“外国钟铃”展厅,一座体积庞大、造型别致的“欧洲钟琴”格外惹眼。这套有23口钟的小型钟琴,不仅可以手动弹奏,还能自动演奏。此外,仿制塔莱珠女神大钟的尼泊尔友谊钟、埃菲尔铁塔造型钟架的中法友谊钟、微缩的韩国青铜佛钟……一件件制作精良的外国钟展品,为游客打开了钟王国的一扇新大门。

  据工作人员王申介绍,馆内常年设有“古韵钟声”展,十大主题展分东、中、西三路介绍古钟的来龙去脉,三条展线分别对应钟铃历史、文化、铸造技术,共陈列钟铃文物400余件,形成一部完整的古钟发展历史。

  余晖尽览 历久弥新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因寺内珍藏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俗称“大钟寺”。在清代,大钟寺作为皇家寺庙,凡遇国家庆典和释门大事,寺内的永乐大钟便会被敲响。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钟寺得到了有效的修缮和保护,依托寺内的古建筑群,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以全新的面貌向全社会开放。

  如今,穿过大钟寺的层层庭院,最后一进便是永乐大钟栖身的大钟楼。楼檐下的“华严觉海”匾额,由乾隆皇帝御笔题写。据了解,在北京保留下来的20吨以上的永乐年间大钟有3个,大钟寺的永乐大钟有着“钟王”的美誉。

  永乐大钟造型古朴精美,钟体内外遍铸佛教经咒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大约20多万字。大钟仅靠一根长1米、高14厘米、宽6.5厘米的铜穿钉悬于木梁之上,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深技艺。

  古语云,“有寺必有钟,无钟即无寺”。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寺庙宫观已无迹可寻,但其使用过的古钟却保存下来。在藏经楼的“妙境梵音”展厅,就陈列了一组有明确来源的寺观钟。

  展厅的一角悬挂着一口通体涂满红油漆的古钟,它是积水潭畔汇通祠的古物。新中国成立后,汇通祠被拆,铁钟被移至西直门消防队作为火警报警钟,汇通祠钟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另外,西城区石灯胡同的石灯庵,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唐代吉祥寺。寺庙如今早已荒废,馆内收藏的石灯庵钟,则为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

  多项并举 传承文化

  古钟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自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着中国的古钟文化。

  “辞旧迎新,鸣钟祈福”活动是大钟寺的传统项目,至今已连续举办34届。每年的12月31日,寺内的永乐大钟都会被敲响108下。其含义,一说是象征一年轮回,有天长地久之意,另一种说法是尽除人生108种烦恼,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除常设展览外,博物馆还对外进行巡展、讲座等活动。钟铃文化巡展依托编钟体验活动,配合资料宣传、石膏钟的翻模制作和拓片制作等形式,在社区、学校里推广钟铃文化。王申介绍:“过去5年间,我们相继完成了50余次巡展,活动涵盖北京市8个区,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

  2016年伊始,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正式成为人大附中的青年志愿者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学生社团“人大附中古钟社”,进一步加深了与学校间的合作交流。王申指出,中国古钟构成的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份珍藏,校馆合作是一次开创性的探索,对于展示和宣传这份珍藏有着特殊意义。

钟声悠扬 古韵悠长
泗阳之杨 其叶牂牂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