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

《黄河船夫曲》(名家说民歌)

乔建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30日   第 06 版)

  扫二维码
  海外网听歌

  【开栏的话】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中,民歌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基因片段。它可以是文字典籍,也可以是流动的音符;它可以雄浑有力,也可以细腻婉转;它可以短如叹息,也可长如史诗;它可以质朴无华,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中国的民歌浩瀚如海,经典曲目也是数不胜数。为了让更多海内外读者深入了解优秀的中国民歌,本版开设“名家说民歌”栏目,邀请著名音乐学家、长期致力于民歌研究的乔建中先生,引导大家鉴赏民歌。

  

  1942年前后,延安“鲁艺”音乐系师生在晋、陕交界的黄河岸边采集民间音乐时,从一位船工那里记录下来这首歌。当地船工大多从事“摆渡”劳动,“摆渡”的节奏性不强,劳动气氛也比较和缓,所以这类“船夫曲”也较为自由、舒展。20世纪50年代初,这首歌曲收入《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选》。近年来,一些电影、电视片用这首民歌的原始录音作为插曲,一些大型歌舞晚会也将其作为独唱节目,使之在全国流传。

  《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分上下两阙,上阕设问,下阕酬答。问句语言虽质朴、平实,但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从黄河的“弯”到“弯”里的船,再从船上的“竿”到持竿的艄公……环环相扣,层层设问,构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这样的设问,实质上是代表全民族向自然、向历史发出诘问,给人以天地悠悠、感慨万千的震撼。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几十几”改成“九十九”,两个字的变动就使歌词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完美境界。

  “问答式”在中国民歌中颇为多见,但如此之“问”之“答”似仅存一例。曲调与歌词相呼应,句首的两小节五个音是全曲音调的浓缩,接下去是四个基本重复的乐句,似呼唤,似设问,又如自叹,仿佛要把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沧桑一泻而尽。最后一句的一个五度跳进,突然使旋律转入新调,此时,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如异峰突起,永驻于天地之间。

民歌:中国的超级艺术
《黄河船夫曲》(名家说民歌)
普通人的“宏大叙事”
《奔跑吧兄弟》稳步前行
首届中国哈克文化国际研讨会举办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