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

品茶听戏知古意

——探访北京戏曲博物馆

李 贞 何雨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25日   第 08 版)

  北京戏曲博物馆

  戏曲博物馆内景

  戏台

  东接虎坊路,北临骡马市大街,完全区别于周围现代化建筑的北京湖广会馆,红砖绿瓦,雕梁画栋,颇具王府风范,门前的广场上抽象的脸谱雕塑,则洋溢着民族文化的时代气息。北京戏曲博物馆坐落于湖广会馆内,是北京市建成开放的第100座博物馆。

  

  湖广会馆 霓裳同咏

  如果你是票友,爱听戏,那么一定知道湖广会馆大戏楼。“湖广”二字始于元代的湖广省,1376年后专指两湖之地。这所由湖南、湖北两省旅京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起初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清朝的两湖举人需经涿州,北过卢沟桥,进广安门,才入住这里;而今,从地铁7号线虎坊桥站下车,便可直接到达。

  据史料记载,乾隆嘉庆年间的历任大臣都在这里居住过,如刘权之、王杰等。孙中山先生曾五次来到北京湖广会馆,在这里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大会,宣布了国民党的成立,此后多次在此召开党内会议。

  许多梨园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如谭鑫培、陈德霖,京剧名票王直君等。湖广会馆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会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一度变得残破不堪。

  为了保护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资源,有识之士开始修复北京湖广会馆。1996年4月,修复工程竣工,同年5月8日,北京湖广会馆大戏楼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戏楼,博古彩绘遍布四周墙壁,戏台上方为“霓裳同咏”匾,抱柱楹联长达一丈六尺,上联写“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配“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重修后的会馆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古朴幽雅、阁楼宽敞、雕梁画栋、曲径通幽,以其特有的古朴与典雅成为北京南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访文昌阁 知戏曲史

  进入湖广会馆,穿过茶馆,随即所见的二层小楼便是北京戏曲博物馆,名曰文昌阁。文昌阁门前有一口名为“子午井”的水井。据介绍称,史书记载,在子时(零点)、与午时(正午12点),从此井打上的水异常甘甜,而其它时间井中的水皆为苦涩的,故其成为子午井。

  子午井两侧立有两座石碑,分别由梨园名宿时慧宝和徐兰沅所书,记载了梨园前辈为贫苦的同行购置义园的(坟地)的过程及捐款数目。

  馆中收藏很多梨园名流用过的实物和道具,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名琴”,是京胡制作大王史善朋先生根据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艳秋、荀慧生四位艺术大师的嗓音条件和演唱风格,量身定做的四把京胡;京剧名家陈德霖先生当年进宫承值的“内供奉腰牌”;张君秋、杨小楼、李万春等诸多名家所用物品都汇聚这里。

  北京市民王先生来湖广会馆听德云社相声,开演前踱步至文昌阁,他向记者说道:“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年纪小,印象最深的是那几件巧夺天工的戏服,那可都是名角穿过的。时隔多年后再来,这些戏服仿佛还闪着光,实在感触颇深。”

  王先生指着展厅左侧一套戏服,戏服底下的标签显示,这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张君秋先生生前所用。

  馆藏还有珍贵的戏曲史料、文物文献、音像资料等,譬如刚入展厅见到的一幅照片,是1926年瑞典王储在梅兰芳家中与梅兰芳先生的合影,这是2006年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捐赠戏曲博物馆的。这些资料详细地展示了中国戏曲的发展轨迹。

  品茶看戏 古今同享

  了解过北京戏曲的历史后,再到大戏楼边品茶边观看精彩的演出,可谓其乐无穷。

  近200年的历史沧桑,赋予了湖广会馆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上朝廷重臣纪晓岚、曾国藩,梨园泰斗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还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会馆在近代史上更是大名鼎鼎。光绪年间,这里一时风云际会,在此处下榻、清谈、饮茶、听戏的才子、达人多为名动朝野之辈。尤以后来在菜市口“引刀成一快”的谭嗣同以及康有为、梁启超最为有名。

  会馆古朴典雅,亭台楼阁掩映其中,葱郁林木之间传出阵阵燕语莺声。

  大戏楼上演出形式多种多样:京剧、昆区、曲艺、相声……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能容纳300多人,古香古色的八仙桌整齐排列,观众们观戏听曲品茶会友,时不时随手抓一把瓜子,边磕边观赏,好不自在。

品茶听戏知古意
承载中国新闻文化
老陈醋,陈在哪儿?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