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214))

——乌兹别克斯坦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25日   第 06 版)

  乌兹别克斯坦女子在表演民间传统舞蹈。
  (资料照片)

  以刺绣闻名

  乌兹别克斯坦人平时喜欢穿民族服装和西装,穿西装者以城里人和年轻人居多。传统民族服装、服饰以精美刺绣闻名,如绣花小帽,色彩鲜艳,花式多样,做工精致,且帽子样式很多,不论男女都喜欢戴。男人们穿长袍时,腰间常常系一条三角形绣花巾。女子喜欢穿白黑或红黑、金色相间的肥大丝绸连衣裙,外罩坎肩或短上衣,披彩色丝料或羊毛料披肩。女子扎头巾,但不遮脸,年轻人头巾颜色花哨,年老者则多为素白色。她们喜欢的装饰品有项链、耳环、手镯、戒指等。

  南部地区炎热,居民衣袍宽大,颜色艳丽。而北部的费尔干纳和塔什干地区的服饰,现代气息更浓,颜色以黑、蓝和绿色为主。

  一顶手工制作的小帽和一件精心缝制的棉袍,往往用来作为礼品送给重要来宾。

  囊与手抓饭

  乌兹别克斯坦人的饮食以肉、奶、米、面为主,蔬菜较少,果品也不多。爱吃羊肉、牛肉、马肉和奶制品以及馕。在家里吃饭时,长辈居上席,晚辈居下席,妇女带孩子另席就餐。吃饭时严禁脱帽,不可在客人面前咳嗽、擤鼻涕或者大声说话。

  “手抓饭”具有民族特色。讲究的“抓饭”必须选用黄色胡萝卜做配料,用羊尾油把大米“焗”成八九成熟,并略带点生“骨”,而拌饭吃的“主料”,是精心烤制出来的羊脊骨肉。所谓“抓饭”,过去确实是用手抓着吃的,而现在城里人常用勺子舀着吃。馕是一种圆形的发面烤饼,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中间薄脆,四周松软,表面撒芝麻;还有一种要厚些,面粉里加入黄油和鸡蛋,表面撒芝麻或其他调料。吃馕有规矩:囊心(洼陷的部分)必须朝上放;吃馕不能整个啃食,也不可用刀切,而是用手掰成数块;囊一般由熟肉、葱头以及酸奶、肉汁等伴食。

  乌兹别克斯坦人喜喝马奶酒,也爱喝啤酒,烈性酒不多。此外,作为饮料,马奶、酸奶、奶茶都很流行。当地人喝茶,习惯先把茶水倒进茶碗,然后又马上倒回茶壶,如此要做3次,据说是为了让茶叶翻滚,茶味更浓。

  乌兹别克斯坦人大多为穆斯林,忌吃猪、狗、驴肉和一切动物的血液。

  右手抚胸行礼

  乌兹别克斯坦人性格豁达、热情豪放、心地善良、待人忠厚。自古就有尊老爱幼传统,如说话,让长者先说;行路,让长者先行。二人外出,长者在前、幼者在后;男在前、女在后。长辈亲吻晚辈面颊或额头。男性见面,多以握手为礼,但在握手之前,要把右手放在胸前鞠躬;女性之间习惯拥抱,拥抱前也是把右手放于胸前鞠躬。男女握手,需女士先伸出手。如果与距离较远的人打招呼,则把右手放在胸前,稍微点头示意即可。与他们交谈,可询问他们及其家庭有关的任何事,如健康、工作、老人、儿女等问题,但一般不宜当众赞美其家庭中的女子。被当地人邀请到家里做客,按传统习俗,进屋时要脱鞋,坐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客人的位置离房间或花园入口越远,表明越尊贵。客人可以伸直在桌子下面的腿,或者把胳膊放在靠垫上。

  节日与习俗

  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传统节日,有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的农历新年(纳弗鲁斯节)。节日期间,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特别是在清真寺里,讲经、赞扬先知穆罕默德的功绩,宰羊、宰牛、聚餐,人们尽情享受各种美味佳肴。由于盛产棉花,每年还有棉花节、歌咏节。此外,还有政府组织的官方纪念性活动——庆祝独立日。过节时,人们常喝一种加油和糖的麦芽粥,并载歌载舞将其分送各家。

  他们崇拜狼,把狼看成是本民族的标志和神的化身,还常以羊羔祭祀,且认为自己是狼的善男信女。成年人有的还经常怀揣祖传的狼牙、狼爪和狼尾,也有的把其视为珍品相互馈赠。

  他们普遍喜爱绿色,认为绿色象征美好和幸福,而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色彩。妇女落座时忌讳撩裙、裸露大腿。新婚夫妻的房子,或少妇在家时,忌讳外人来访。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从社会边缘到傲立潮头(海外纪闻)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214))
“智能门”为中国居民开启
向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
期数:397  责编:张燕萍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