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18日 星期六

练字该不该从唐楷入手?

本报记者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18日   第 10 版)

  临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王天民书

  《爨宝子碑》(东晋)拓本
  原石现存云南曲靖市一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拓本
  原石现存陕西麟游县

  长期以来,提及学习书法入门,书法教育界必言“先正楷,再行楷,再行书”。而正楷专指颜柳欧——颜体舒展、大气雄厚,柳体瘦劲、法度森严,欧体严谨,间架结构好,三者体现了点画、结构的规范化。无论是老师推荐,还是市面上出售的字帖,多以此三者为主。如颜真卿《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碑》等。

  初听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高研班导师王天民说“颜柳害人,扼杀个性”,书法打基础应从隶书和魏楷开始,我大吃一惊,但细究下去,发现这是个有意思、有价值的话题。

  

  初学书法理当求“雅正”

  现实中不只一个人认为:最好以行书起步,兼练楷书。楷书的严谨会让你还没hold住它,就先有挫败感了,只适合于修炼稳健的基本功。行书发挥空间较大,可以很快看到自己的进步成果,对培养兴趣有益。想想也是,我小时候数次临《九成宫醴泉铭》,均不得其真髓,最后也就息笔了。

  但这真的可行吗?据说曾有老先生携草书作品请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指教,散翁一张一张认真翻看,只点头不说话。老先生走后,林老说:“这个人还在门外转。”他说如果来访者是小青年,他一定毫不犹豫让他刹车,赶快写楷书。但老先生走了一辈子弯路,叫他从头练楷书,一则使其难堪,二则为时已晚,故只能缄口不言。宋代书法家苏轼也说,楷书如站,行书如行,草书如奔,还没见过站都站不稳就能跑的人,行草都是以楷书为本体的。

  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具有一种“崇正性”,如孔子就有“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之说。细思起来,当是从小处庄重端敬,培养品格的正派、正直,延伸到对法统大义的坚守。南渡之后的南宋词学中也重“雅正”,但重点并不在于建立一种艺术理论,更在于强调正朔,崇尚“正统”,与理学中的“道统”一脉相承,代表了定于一尊的“正统化”。

  所以,从孩子们的人品塑造、习性养成考虑,楷书是汉字最成熟的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法度谨严,对初学书法的少年儿童应是最好的选择。

  魏晋楷书与唐楷孰高?

  但楷书不只有唐楷。

  从历史追溯,最先出现的是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晋人楷书,其后是魏碑楷书,包括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摩崖石刻、墓志碑版石刻,之后才是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为代表的初唐楷书,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中晚唐楷书。

  明清书家已开始提倡从颜柳楷书入手。颜柳楷书骨力刚健,笔法严谨,运笔有明显的提按动作,可以纠正随手画的毛病。但过犹不及,强调过头,这反而成了缺点和弊病。譬如转折、挑剔处的重顿,恰恰是宋代书家米芾所说的“丑怪”之处。现在中小学毛笔字教学普遍死学颜柳,只求形似,发展了其生硬刻厉,把颜柳写成了仿宋体字,接下来学行书当然就举步维艰了。

  王天民认为,晋楷乃楷书之源。唐楷只重视用笔结体的规范性而忽略了情感表现,容易扼杀初学者的艺术个性,对青少年而言尤为严重。因为法太严,容易写得僵硬,缺少生机,更谈不上能表现艺术个性。这一点,南宋艺术家姜夔和清代康有为已说得非常清楚。姜夔认为:古法强调潇洒纵横,结构千姿百态。唐楷以平正为善,结体拘束,用笔单一,失去了魏晋之风规,恰恰失却古法。应当学习魏晋楷书,尤其是魏之钟繇和晋之王羲之楷书。所以清包世臣说:“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

  康有为概括了魏晋楷书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康有为认为唐楷有八病:疏、凋、迫、薄、争、滑、直、敛。魏晋古法绝于后世,其结体之密,用笔之厚,笔画意势舒长,纵横宕往之态正是唐楷所缺少的。唐楷更缺少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计白当黑、神奇无限的美。

  有人认为唐楷和魏晋楷书都好,其实不然。因为唐楷将楷书形式僵化,意味着楷书的终结,最后变为印刷体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北宋将楷书行书化,一反唐楷的僵化。

  循书法流变之路更顺畅

  王天民说,魏晋楷书之古法源自金文汉隶。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乃至魏晋碑刻与墨迹来看,都有篆隶遗意,所以包世臣说:“北碑自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

  王天民习书多年,他的书法自由捭阖而又笔意深致,书法家启功先生评价说:“王天民的书法确很得法。”他的亲身经历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我自幼遵从人文学养深厚的家父教导,从临习金文汉隶到魏晋楷书开始,相当于沿着汉字的流变过程,体会笔法与结体,感觉意气舒畅,神采焕发,有一种触发了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感觉,待后来临唐楷时就觉得很累。习字当从金文大篆入手(这也是伴随我一生的书体),之后是汉隶、魏碑,即走钟繇-卫夫人-二王传承。汉隶太可爱了,没有隶书修养,进不了钟卫。”

  我问他:“您不觉得颜柳很美吗?”他说:“正因为过于完美,所以扼杀个性,变成千字一面的美术字,我儿子就是写颜柳写废了的。”教育中普遍用颜柳,非常不妥。他认为,书法的本质是抽象性和意向性,书法造诣决定了山水画的写意性,所以非常重要。

  有人说,如果学书法是希望自己的字好看一点,那不妨从唐楷入手,但如果有志于书法艺术甚至是中国画的学习,建议从篆书入手,甚至从甲骨文入手也行。

  那么,现代少年儿童学习书法,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如今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实用性可以忽略不计。学习书法,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汉字之美,提高艺术素养,传承优秀文化传统。那么不论是从打基础入门的当下来说,还是从未来的艺术能力发展而言,金文汉隶和魏晋楷书似乎都是更好的选择。

练字该不该从唐楷入手?
美术馆里看“小人书”
赵羡藻黑白影像展现“华夏之心”
董源《潇湘图》:南宗山水的典范之作(古画品鉴)
第三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启动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