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07日 星期二

因地制宜

留住青山绿水

李 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07日   第 12 版)

  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提到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顶层设计为乡村的扶贫工作规划了一幅光明的蓝图,这幅蓝图不仅有人与自身、人与社会,还有人与整个生态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

  旅游扶贫带富乡村

  2014年10月17日全国首个扶贫日期间,国务院扶贫办选择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试点实施以来,旅游扶贫有效地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加速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同时,还促进了贫困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我国现有的1392个5A和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中,超过800个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扶贫办列入试点的560个贫困村,有半数以上分布在成熟景区周边。乡村地区有着天然的发展旅游的优势,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正是美丽乡村旅游建设的良好契机。

  在试点规划中,不少试点村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体验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林果、特色养殖等产业,试点贫困村出现了由单一的农业种植业结构向综合农业转变的可喜变化。安徽、重庆、四川、湖北、贵州等省市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其中,贵州在1630个村寨开展了乡村旅游,超过700个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艺产品加工业实现转型升级,一大批绿色食品、地方名吃、民族特色手工艺品走向市场。

  生态保护变美乡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还强调要“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即扶贫开发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应该让乡村居民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是更为长远和可持续的乡村扶贫思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十个年景九个旱”之称,是典型的“国定贫困县”。生态问题既是广西扶贫的难点,也是一个着力点。忻城县的生态扶贫离不开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政府在脱贫过程中大力实施“大石山生态建设工程”和“红水河生态长廊工程”,对石漠化进行了有效的整治。比如通过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业,同时桑枝还可以作为村民的薪柴,配合着当地推广建造的省柴灶和沼气池,更进一步地减少了农户对山林的砍伐;同时,退耕还林还草还方便了当地发展林下养殖,畜禽入林既捕食害虫,又制造有机肥,反哺林木生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乡村承载着中国深厚的农耕文明,古朴的村落、翠绿的山林、淳厚的风俗是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想要回归的田园梦想,而时代的发展也让美丽的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内涵,更多的现代化产业模式融入乡村,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引领乡村。

  顶层设计让美丽新农村的建设植根于乡村自身的生态和人文的特色,又对接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书写着美丽乡村这张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

按“图”施策让乡村更美丽
留住青山绿水
生态美托出京东绿谷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