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04日 星期六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

道统千载集大成

严 冰 刘家玮 侯钦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04日   第 08 版)

  辟雍大殿

  孔子像

  十三经碑林

  国子监的琉璃牌楼

  “张居正,袁崇焕,林则徐……”游客们在碑上寻找着自己熟悉的名字,不时发出阵阵惊叹。这是北京孔庙“进士题名碑”前的一幕。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祀孔子之地,也是进士们“金榜题名”之所。毗邻孔庙而建的,则是700年前的国家最高学府与教育管理机关——国子监。其中建有专供皇帝讲学的“辟雍”大殿,保存着儒家经典的钦定版本。

  可以说,北京孔庙与国子监体现着古人对教育、对文化的最高规格礼遇。这里堪称存续千年道统与中华文脉之地。笔者站在孔庙大门先师门外,只见红墙、绿树、金瓦相互掩映,庄严雍容,不由得心生敬畏。

  

  肃肃文庙 巍巍太学

  孔庙又称文庙、先师庙。北京孔庙坐落于安定门内的国子监街,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虽然规模不及山东曲阜孔庙,但它作为皇家祭孔的场所意义非凡。

  走进先师门,只见亭亭如盖的翠柏之下,一尊孔子像立于庭中。左右两厢则是蔚然成林的近200通“进士题名碑”。孔子的“好学生”——元明清三代的进士们,皆留名于此。

  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指孔子集古今大成,殿前便是皇帝行祭孔大礼的地方。在青石甬道两旁,11座红墙黄瓦的碑亭静立于浩浩松涛之中,仿佛先师座下低眉聆教的弟子。与别处不同,这座大成殿的屋脊上装饰有9个兽像。孔庙的讲解员陈宇彤解释说:“传统建筑讲究尊卑有序,只有皇宫里金銮宝殿的屋脊允许用‘十兽’装饰。在这里装饰九兽,说明孔子的地位仅次于天子。”

  孔庙西侧便是国子监,二者显出“左庙右学”的传统建筑规制。国子监古称“太学”。《礼记》中有“帝入太学,承师问道”之说,足见太学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地位。

  在国子监中,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牌楼,尤为引人注目。这座牌楼四柱三门,正中大门被称为“龙门”,只有皇帝和新科状元可从中走过。“跃过龙门”,是当时所有读书人的梦想。而今,王侯将相已为历史陈迹,只有笔者面前的牌楼在阳光下闪耀,见证着百年来的荣耀与风光。

  牌楼后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大殿。“这座大殿依‘辟雍环水’的古制而建,大殿建于水池之上,而水道为环形,恰如一块玉璧。”陈宇彤告诉笔者,相传周天子的学校名为辟雍,“辟”即是“璧”,“雍”意为水中的高地。后世皇帝便将“辟雍”当作亲自讲学、宣扬文德教化的地方。

  大殿殿基为方形,在流水的环绕下成“外圆内方”之形,规矩不爽。而这也体现出“教化”的内涵。

  万世师表 文兴之地

  一株苍翠葱郁的古柏立在孔庙大成殿西侧。相传此柏为元代大学者、国子监祭酒许衡手植。许衡品性高洁,少时便有“不食无主之梨”的美谈。

  “相传明朝奸相严嵩曾来这里祭孔,路过这棵柏树,突然狂风大作。柏树摇摆的枝叶刮掉了严嵩头上的乌纱帽,令他大为惊骇。”在古柏下,笔者听到了这样的传说。传说虽难免附会之嫌,但足以说明这里寄托着人们对美德与道统的向往。

  这种向往也可以从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崇中看出。孔庙内有一方“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加号碑”,为元成宗追赠封号时所立。孔子生前政治失意,不过身后的地位却越来越高。这个“大成至圣文宣王”,是他获得的最高封号。大成殿上还悬有康熙题写的御匾,上书“万世师表”4个大字。

  如果说孔庙的意义在于“尊师”,那么国子监则象征着“重教”。

  笔者走到辟雍殿后的桥上,远远便看到一块青石上盖上了玻璃板。陈宇彤笑道:“这里是清朝时为进士三甲举行‘释褐簪花’仪式的地方。‘释褐簪花’时,状元郎就是站立这块石板上,脱下布衣,换上官服,让国子监祭酒为自己戴上金花。从这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是平民了。”据了解,为了显示重教兴学,皇帝们还经常来国子监讲学。他们在辟雍殿中对儒家典籍发表“御论”,这便是古籍所载的“临雍讲学”。

  不过,重教兴学并不仅仅流于这些形式。国子监收藏的“十三经碑林”,便显示出古人修典传灯的苦心。乾隆年间,朝廷召集学者,对十三部儒家经典进行详尽校勘,并将它们刻于石碑之上,以之为国家认定的权威版本。可以说,这些“石经”,就是当时的标准教科书,对于儒家道统的存续可谓意义重大。

  孔子以一介布衣为百世师范,他开创的儒学经过两千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思想底色。纪念先贤、弘扬儒学、教化四方,是孔庙与国子监的精神内核。

  道统不坠 四海行之

  如今,虽已没有皇家声势浩大的祭祀与讲学,但孔庙与国子监仍然是展现儒学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2008年以来,我们接待过不少外国政要。”陈宇彤不无骄傲地说。自8年前重修开放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管迄今接待游客已愈百万。同时,孔庙开展的儒学教育也越来越受欢迎。据了解,孔庙开设的“国学馆”,每到周末都会爆满。

  在大成殿后,笔者还看到一群身着华服的舞者随着古乐翩翩起舞。她们先是手持竹简高诵《论语》;继而用婀娜的身姿,展现《诗经》名篇《关雎》的意境……令人不由得陶醉于传统文化之美。乐舞结束后,观众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原来,为了更好地展现国学的魅力,博物馆将传统宫廷舞蹈与祭孔乐舞相融合,编排了舞蹈《大成礼乐》。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笑着告诉我们:“自演出以来,观众的反响一直非常好。除了在这里展演外,我们也在十余所高校进行了巡回演出。”

  儒学的传承,在新时代也表现出了新的形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我们不是旅行团,而是‘游学团’。”来自宝岛台湾的谭女士说,他们是专程来祭拜孔子,感受儒家文化的,“在北京停留3天后,我们还要去曲阜。”在十三经碑林前,这些台湾游客仔细辨认着碑上的字句,久久不愿离去。

  不过,孔子的影响力可不只限于“儒家文化圈”。来自新西兰的小伙Nicolas来京度假,也特意到孔庙游览。他坦言,对儒学,自己并没有太多了解。“但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智者。他说过很多有智慧的话。”他笑着说。

  道统不坠,历经千载而集于大成。儒学在当代已呈复兴之势,孔庙和国子监正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道统千载集大成
矿业巨人千年不倒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