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波兰的克拉科夫老剧院首次迎来了由中国导演田戈兵执导的戏剧作品《十诫》。
近年,波兰戏剧在中国戏剧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乌镇戏剧节”“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等戏剧节上,波兰戏剧频繁被引入中国,陆帕、密茨凯维奇等导演、剧作家逐渐为中国观众熟知,但中国戏剧作品“走出去”的机会并不多。
说到克拉克科老剧院,中国观众或许不太熟悉,创建于1781年的它,不但是波兰最古老的剧院,也是波兰唯一的中央文化部直属的国家剧院,说它是“波兰的北京人艺”毫不为过。
“十诫”出自《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导演以此为新故事的出发点,与现实产生关联。他首先根据《出埃及记》理出物品的线索,比如经文中的水、手杖、面包等物,对于熟悉基督教的欧洲来说,观众若在一个充满宗教隐喻的剧作中看到这些物品,是很容易领会其象征意义的。
文本的寻找,则由导演提出一个意象,再由剧构(戏剧构成制作)根据这个意象寻找出一个已有的文本。比如“不可杀人”这一诫,导演提出了“刀子”这一意象,剧构就根据这个意象联想到了某个刑事案件,然后再去找有关这个案子的文献。简而言之,虽然这个戏以肢体、道具等视觉语言为主,鲜有人物对话,但舞台上的戏剧冲突由主创的逆向思维和思想碰撞形成。
田戈兵版的《十诫》共有10名演员,包括8名波兰演员和2名中国演员。10名演员分别挑选一个号码,被编上号,象征十诫中的某一诫。“十诫”这个主题也不像《圣经》原文或同名电视剧版本那样,把十条诫命分开来诠释,而是让象征十诫的所有演员、道具、主创找到的文本都同时在剧场出现,让他们产生碰撞,擦出火花。等到演员、导演、剧构磨合得差不多了,灯光、配乐才逐步地被加进来。因为这部戏由中国导演执导的缘故,配乐也首先找了类似于中国民歌的音乐。
通过合作,观众不但能看到中国艺术家眼里的欧洲,也能看到欧洲艺术家眼里的中国。《十诫》的创作目的,显然不在于普及《圣经》这样已然家喻户晓的经典,看到此时此刻的中西剧场交流现状、了解当代剧场的创作水平,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