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这则顺口溜许多老北京人都耳熟能详,其中描述的这个不同寻常之处,正是笔者探访的一处北京知名历史景点——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管理处主任王洁介绍说:“庙在古代并非专指宗教建筑,也指祭祀建筑。古人祭祖的场所则称为庙或祠,历代帝王庙不是宗教场所,它供奉的祭祀对象是中国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
帝王宗庙 皇家祭祀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影壁,影壁古朴庄重,通体朱红,基座为砖砌的须弥座,四棱都由绿琉璃筒瓦包嵌,每处细节仿佛都在告诉人们,这里是一处高规格的皇家建筑。
影壁的正北是历代帝王庙正门。在庙门和影壁之间以前有三座汉白玉栏杆的石桥,出入庙门必经此桥,这三座桥是旱桥,桥下并没有水,顺口溜里的“有桥没有水”正是描述庙门口曾令人称奇的景象。
庙门的两侧立着下马碑,上面用汉、满、蒙、回、藏和托忒6种文字铸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但这两块石碑没有龟趺,因此顺口溜里说“有碑没有驮”。
走入庙门,视野开阔了起来,这是历代帝王庙的第一进院落,院内松柏高挺,放眼望去,布局井然有序,但与传统的对称式院不同,院落东边有钟楼,西边却缺了鼓楼。原来,按照寝制,在帝王的陵寝几乎都不设鼓楼,寓意“永生”,于是有了“有钟没有鼓”一说。
穿过景德门,在历代帝王庙最大的院落里,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供奉历代帝王牌位之处同时也是历代帝王庙的核心——景德崇圣殿。
殿内共分七龛供奉了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伏羲、黄帝、炎帝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从五帝至明代的185位帝王的牌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配殿里按编年顺序祭祀着姜尚、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79位耳熟能详的历代功臣名将。没有佛像的景德崇圣殿印证了顺口溜里的“有庙没有佛”。
“景德崇圣殿的等级规格与故宫乾清宫相同,这里铺设着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地砖,俗称‘金砖’。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在柱、梁、瓦、彩画等各对象上,景德崇圣殿都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尊贵与气派,属最高规制。”王洁说。
祭拜不断 追思先祖
如今,历代帝王庙内常设历代帝王庙原状陈列展、功在社稷 德协股肱——历代帝王庙从祀名臣展、悲壮人生千古神圣(关公文化展)、三皇五帝与百家姓展。这些展览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追思古人、敬仰先贤。
在东侧配殿的留言薄上,一名89岁的台湾游客深情地写道:“居台50年后再次来北京,中华历史宝殿大开眼界,分外感到祖国之强大……”
与此同时,历代帝王庙也与时俱进,将先进科技应用于展览中,在历代帝王庙的微信公共号里可以“免费”360度全景游览,在功臣名将展馆里,每一个入祭者的下方都有一个电子屏幕介绍入祭者的生平事迹等。
从2004年开始,在北京市旅游局的支持下,历代帝王庙多次举办华人祭祖活动,并结合瞻国史、品国宴、看国戏等活动,使历代帝王庙在凝聚海内外华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寻根问祖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海外华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认同。”王洁说“历代帝王庙会不断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华统绪 绝不断线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多明君贤臣流芳千古的故事,有明君,才有了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国泰民安的时期,亦有贤臣名将如千秋镜鉴的魏征、扶棺谏君的海瑞、精忠报国的岳飞等。他们的嘉言懿行仍值得后世借鉴与学习。
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历代帝王庙已走过486个年头。
“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历代帝王祭祀场所,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历代帝王庙的政治地位与明清皇帝祭祀自己直系祖先的太庙以及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历代帝王庙业务部工作人员李春莲介绍说。
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后经乾隆皇帝多次调整,最终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
乾隆皇帝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虽然朝代更替,但各个民族同属中华民族,无论身处何方,海内外华人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而是相互融合与发展。
历代帝王庙中还有一处奇特的庙中庙,这就是于清代增建的关帝庙,专用于祭祀关羽。专家认为:被称为“武圣”的关羽历来被官民共同奉为保护神。在历代帝王庙建筑群里,单独建关帝庙,是想借助忠义仁勇的关帝来镇恶辟邪,起到护卫的功能。
(本文图片均为周可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