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

黄姚的春晨(散文)

朱 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26日   第 07 版)

  一大早,从广西贺州市城区出发前往古镇。雾气正浓,我摇下车窗,享受我们贺州被人津津乐道的负离子。贺州只有雾,没有霾。贺州春天的空气最为清冽纯净,天天排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前列。“雨生百谷,万物萌发”,老祖宗早就点出了这个美妙的季节蕴含的无穷力量,天上的雨水与山里的绿树蕴育出的氤氲质朴自然——那雾清纯如水晶,冰凉剔透,沁入毛孔,感觉被洗涤,被置换,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胞都是新生的;那雾缠绵如蚕丝,娇俏地咂向你的脸,恍惚中不觉轻重,却钻进你的心里牵扯缠绕,整个人就莫名地温柔起来。

  我穿行在清新的雾里,好像漫游仙境,黄姚古镇的黛瓦青砖与我渐行渐近。

  小镇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她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设计精巧出名,尤其是数百座民居呈九宫八卦阵势,布局之匠心,工艺之高超,让许多当代建筑师都啧啧赞叹。她在峰丛叠嶂的环抱里,坐实成活脱脱的一幅山水画,浓郁清丽,浑然天成。浓郁的是她千年积淀的古朴,清丽的是她雨后重生的气息。

  这个在西南边陲历经变迁却屹立不倒的小镇,她身上有一种唤醒的力量。刚刚过去一个萧条寒冷的季节,被折磨了一个冬天的草木证明了生命复苏的无数次可能性。正如这个古镇,我们可以想象在历史的长河里,她无数次被伤害,被席卷,却从不曾就此沉沦、淹没而逝,就像村头那两棵千年古榕,守着对自己的一份承诺,每一过春节就定期发芽,枝桠上的一抹抹新绿,嫩在人的心尖上。

  我们其实也不缺乏力量,只是在琐碎中日复一日,力量被我们忘记,我们不确定自己还能否激发出力量去创造奇迹。

  其实重新发现这种力量是如此简单,因为黄姚古镇本身就是显而易见的提醒。游客们沿着汩汩流淌的姚江,踩踏古老却明亮似镜的青石板,在内部翻新雅致错落的庭院里,在古镇原居民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在带有各种朝代装饰痕迹的街角,不停地观看、寻找。

  行走在古朴的街坊,我的脸庞触碰到一点暖意,再看身旁的冬青和盛开的三角梅,染上了橘色的胭脂——春阳出来了!这雨后的春阳真暖进了我的心。

  朝阳像刚煮熟的鸡蛋黄,穿行在浅蓝的天幕,地平线升起的,是橘黄、湛蓝和白,那么纯然而又层次分明,让人再一次感觉到力量。

  雨雾渐渐散去,阳光在打扫寒意。缕缕阳光仿佛仙女手中点石成金的棒,指向屋瓦,房子醒了;指向河流,树木醒了;指向道路,人们醒了。带龙桥、佐龙寺、古戏台、文明阁、郭家祠、司马第、宝珠观、狮子庙,仿佛都睁开了眼睛。整个小镇因为阳光的光临,突然活色生香起来,人间烟火味儿十足。居民开始打开店面,铺设摊位,满怀希望地吆喝起来。

  黄姚这生机勃勃、吐故纳新的春晨,应是诗仙所喜爱的吧!李白在诗里劝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古人千年前就有这样的励志感怀,我想补充的是勤奋图强,那种迎着日光努力向上生长的力量。

“中国故事”的出色演绎
《红楼梦》红遍海外不是梦(文学新观察·四大名著在“一带一路”)
黄姚的春晨(散文)
一带江山如画(诗词赏鉴·大好河山)
《血肉筑长城》手稿入藏军博
王方晨创作研讨会举办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