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往日沉闷的地铁厂房里传出阵阵悠扬动听的乐曲,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携他的乐团,现身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新调试车间,用最美音乐慰问一线劳动者。
从巴赫名曲到《红楼梦》
基层劳动者与音乐亲密邂逅
伴着轻快的节奏和曼妙的弦乐,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提琴流动音乐会”随即开启。
悠扬悦耳的《卡农》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舒缓的乐曲抚平了初夏的燥热,熟悉的旋律瞬间俘获了职工们的喜爱。接下来的巴赫名曲《G弦上的咏叹调》充满诗意,悠长而庄重的音符汩汩涌动。《红楼梦》组曲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很多人随着旋律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比才的《卡门》则以浓郁的西班牙风情,让现场的热度直线升温。一曲福雷的《梦后》透出神秘气息,娓娓道来,引人遐思。
最后,乐团奏响了久负盛名的《圣母颂》,空灵的曲调,把人引入圣洁的心境,纯真的旋律,仿若驱散了心头的种种烦扰。
演出间隙,大提琴家朱亦兵一改舞台上的严肃,风趣地一一展示手中的乐器,热心地为大家介绍演奏的作品。虽然这已是朱亦兵大提琴乐团第二次走进地铁车间了,但他仍然准备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
“上次在地铁车间,我感受到了和地铁职工的共鸣,厂房的敲击声,是属于劳动者们自己的音乐,我希望能用古典音乐和他们交流,这次我准备了几首不同于上次的曲子,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音乐享受。”朱亦兵表示。
地铁公司的职工们利用休息时间或围坐在两旁,或从工作车厢里探出身来,静静聆听,陶醉在迷人的乐曲中。动人的音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员工,现场高潮不断,掌声迭起,收获地铁员工的一致点赞。
“我们平时工作都是面对着零件和机器,很少有机会接触古典音乐,听到这么美妙的音乐,让我有一种‘触电’的感觉,我和同事们都特别感谢大剧院把音乐会送到我们家门口,实在太给力了!”曾荣获中德对抗赛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第一名的北京地铁员工刘洋极为兴奋。
“近年来,北京地铁和国家大剧院一直都注重将高雅艺术与城市交通联系起来,“乐行北京”项目在北京地铁10条线路的160个车站里,播放由古典音乐频道提供的音乐作品,让‘地铁族’们快乐出行,为这座城市输送高雅艺术。这次大剧院五月音乐节走进地铁车间,更是丰富了一线劳动者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基层员工的艺术素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和大剧院合作,探索推出更多便民举措。”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贾鹏表示。
大剧院马不停蹄“走出去”
一个月22场演出遍及京城
朱亦兵大提琴乐团进地铁,其实是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走出去”公益演出的众多活动之一。
每年一度的五月音乐节是国家大剧院献给观众的“室内乐”礼包。由于室内乐观众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的特点,限制了不少人走进剧场,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自2012年起的5年来,大剧院已经举办了近百场“走出去”活动。
今年五月音乐节“走出去”系列公益演出,从4月22日起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共计22场。演出场所涉及企事业单位、公共交通枢纽、社区街道、中小学校、高校、博物馆、书店、医院和慈善机构等。
5月9日,著名小提琴家郑京和到东直门中学,为该校学生上了一堂真正意义的“大师课”。在“大师课”上,郑京和先是认真聆听了多位来自东直门中学学生的演奏,然后对学生们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辅导,不仅对演奏技术提出了详实的建议,也传递了自己多年的演奏心得和对待音乐的热忱之心。
5月12日,来自音乐王国奥地利萨尔茨堡宫廷室内乐团的演奏家们到三联韬奋书店,为书店读者演奏了奥地利作曲家比贝尔和莫扎特的代表作品。来自英国的布里顿小交响乐团则走进了国家博物馆,为络绎不绝的游客演奏了清新优雅的巴洛克音乐。
这些平日里在舞台上演奏的名家名团,通过公益演出走出剧院,走进基层;而平时只能在音乐厅中聆听到的经典作品,也通过公益演出在百姓身边奏响。
“‘艺术改变生活’是大剧院一直秉承的理念,虽然室内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偏高雅小众,但我们希望利用五月音乐节这个推广平台,让室内乐这门艺术接上地气,让更多的乐迷和观众能够了解并爱上室内乐,也让这一精致细腻的艺术形式为更多人的生活带来享受,带来改变。”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