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13日 星期五

讲述中国“农村故事” 将与斯皮尔伯格同台

湖南小伙站上哈佛毕业演讲台

王烨捷 周 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13日   第 08 版)

  图为何江在实验室中

  在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中国小伙儿何江,5月26日,将要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这相当于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从全校数万名毕业生中各选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毕业生发言。何江也是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当天,与他同台演讲的特邀嘉宾将是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1988年,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停钟村的一户农民家中,何江呱呱坠地。与村里其他农户明显不同的是,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却有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

  几年过去了,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家,又是砌砖瓦房子,又是给孩子带礼物;但是何江的家,仍是一个土坯房子。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父亲都会在睡前给两个儿子讲故事。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主题——好好学习。除了给儿子讲睡前故事,何江的父亲还严格要求两个孩子的学习。放学后,何家的两个儿子通常是被关在屋里“自习”,作业做完了,继续自习;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农村男孩都在田间地头玩耍。

  而支撑两个男孩保持学习兴趣的,是那个“文化水平不如爸爸”的母亲。在母亲那里,两个儿子总能找到自信。何江现在知道,母亲当年的做法,就和如今他所见到的美国人的做法一样——以鼓励孩子的方式,给予孩子最大的自信。何江记得,自己和弟弟都喜欢给母亲“上课”。母亲的循循善诱与自己如今正在接触的美国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刚来美国时很不习惯,不管提什么建议,导师都说可以试试看。”何江说,美国有一种“鼓励文化”,无论是诺贝尔奖得主,还是那些名字被印在教科书上的“牛人”,都会习惯性地给予学生鼓励。他们会在跟你一起啃汉堡、喝咖啡、泡酒吧时,时不时地鼓励你一番,让你觉得前途不错。

  据了解,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每年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敢于申请。何江想要发言,目的是让美国的大学生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据了解,申请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总共有3轮测试。第一轮,递交个人学习、科研材料和演讲初稿;第二轮,从10名入选者中挑选4人,每个人都要拿着自己的演讲稿念稿;第三轮,从4人中选出1人,所有人都被要求脱稿模拟演讲。

  对一个英语是母语的学生来说,这都有极大的难度。更何况何江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操着一口“农村英语”上了县城的高中。当他从农村走进宁乡县城时,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城里孩子的巨大差距。“第一学期很受打击,考试没问题,就是开口说英语很困难”。

  “学英语,跟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一样,没有捷径。”何江自认为自己有些“一根筋”。这一点,或许遗传自父亲——从来不懂得走捷径,家里的田地里,除了水稻,再也没有种过其他品种的农作物。

  何江透露,这次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申请,自己的“农村故事”为整个演讲主题增色不少。他将在演讲中介绍中医在中国农村发挥的作用,进而推及到自己在哈佛大学所专注的生物光学、物理专业研究,以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来反思科技知识和技术在社会上不均衡的分布,以及未来如何将自己研究的科技技术,更广泛地传递到世界不同地方。

  (据中青在线) 

重庆数据谷引来“科技凤凰”(事件新闻)
北京:射雾降尘保蓝天
河北:工笔技艺助就业
书香尽飘铜陵城(焦点瞬间)
儿童电影可学“荷兰经验”(时事点评)
湖南小伙站上哈佛毕业演讲台
责编:王俊岭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