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

媒体人创业,你准备好了吗?(网上中国)

本报记者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12日   第 08 版)

  资料图片

  媒体大佬、业界翘楚、资深记者……这两年,频见传统媒体人“下海”创业、投入新媒体怀抱的“壮举”。而每当此时,也总有声音慨叹,传统媒体风光不再、难以为继。

  不过,新媒体创业风景看似美好,成功者却似乎寥寥。经历了创业初期风风火火的“雷声大”,不少转型后的媒体人也遭遇了“雨点小”的瓶颈。传统媒体人的创业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创业前后又该如何筹划准备?

  

  转型不转行 创业成热潮

  2015年,王玉德离职创业,创立财经新媒体“无冕财经”。此前10多年,他曾在南方报业集团内辗转3家媒体,历经采编、管理等多个岗位。“受到传统媒体客观环境和新媒体的冲击,通过创业,能够延长自己的新闻生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王玉德认为,自己的创业算是“转型不转行”。

  正是在2015年前后,传统媒体人“转型不转行”、投身新媒体创业进入爆发时期。2014年,“好奇心日报”“一条”“拇指阅读”等传统媒体人的创业产品先后面世。2015年,时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辞职,随后创办“秦朔朋友圈”,在媒体圈里投下一颗炸弹。财经作家吴晓波撰文称,“此次秦朔的离去,在某种程度上便意味着一个传媒黄金时代的终结。”

  黄金时代未必终结,但面临新媒体的冲击与转型压力,传统媒体人的离开已成常态。半是顺时顺势、半是无奈之举。有的凭借资源与人脉进入公关行业,有的做起了民宿、电商,有的则投身新媒体。

  成功者引人注目。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与马东的“奇葩说”,估值已远超10亿元,成为创业者的标杆;从前媒体人成长为“网红”的咪蒙,新书4小时内预售出5万多本;去年年底,王玉德的“无冕财经”也完成了第一轮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

  “大批媒体人进行创业,事实上是市场化的产物。”王玉德说,与单纯的市场化媒体不同,选择出走创业的媒体人,将面临着从所有制到体制机制全面市场化的考验。

  内容仍为王 经营定成败

  “生产优质内容,同时实现互动技术体验与高品质内容相结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秦朔认为,“秦朔朋友圈”毫无疑问属于内容创业。

  内容创业,是大部分传统媒体人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当然,内容也确实是媒体人的传统优势所在,“内容为王”仍是对媒体融合时代的基本判断。事实上,如今在移动端被读者津津乐道的优质文章,大多仍出自曾经的传统媒体人之手,例如六神磊磊的“六神磊磊读金庸”、萝贝贝的“严肃八卦”、张伟的“新世相”等,传统媒体人的身份,往往可以同优质原创内容画上等号。

  王玉德也在内容投入上下了不少工夫。尽管“无冕财经”的团队不足20人,但却聘请了34名特约记者,其平均新闻从业经历达到8年,遍布国内9个城市以及海外多地。“自媒体正面临饱和,在此过程中,好的内容和好的团队会活下来。”王玉德说。

  不过,新媒体创业不止“内容”那么简单。内容优质,却“中道崩殂”者大有人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仅靠内容创业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新媒体创业不仅需要内容属性,也需要变现属性。因此,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的关键在于基因迭代。

  基因迭代的涵义在于,传统媒体的创业者要从单纯的记者、编辑向管理者、经营者等角色过渡、融合。

  “如果没有经营,所谓的自媒体,其实就是原本报纸上的专栏。”王玉德说,“如此,盈利模式无非就是发广告、写软文,无法大规模产业化,失败的可能性非常高。”

  谈到自己的经历,王玉德认为,正是在传统媒体中的采编、经营、管理以及内部创业的经历,奠定了自己的转型思路。事实上,等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为创业做准备。

  沈阳表示,不同于“大佬级”的创业者,有一定知名度或普通的传统媒体创业者必须在创业之初把握准用户需求、了解市场动态,把产品打磨好。

  身份转化难 学习很重要

  对传统媒体从业者而言,除了创业的动力之外,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王玉德认为,在创业之前,要做好“三重转化”。一是新媒体作为一门产业,创业者首先要懂经营;二是新媒体创业与开办一份新报纸、新杂志完全不同,要充分进入到创业状态,了解如何管理一个公司,并为最终结果负责;三是要尽早接触互联网业态,了解互联网公司的运作。

  事实上,很多传统媒体人在创业之前,都曾经历过在互联网行业“打工”的过程。浸淫行业的经验,成为媒体人独立创业的跳板。王玉德认为,如果不提前接触新业态,可能会产生盲目崇拜,导致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对于已经走上创业之路的媒体人来说,又该如何少走弯路?

  沈阳认为,传统媒体人首先要放下架子、抹开脸面。创业没有社会光环,也不要附加太多的情感,而是要多向连续创业者学习,多考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其次,要把人脉、资源、内容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新平台结合起来。

  学习,也是创业者与学者多次提及的关键词。沈阳说,要持续做内容探索,就需要与互联网从业者、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学界人士多对话交流,保持社交热情。

社交网络“污染”咋治理?
媒体人创业,你准备好了吗?(网上中国)
直播航拍聚焦高空走扁带(海外网直击)
企业如何拥抱自媒体?(云中漫笔)
责编:宋 鹏 邮箱:songpe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