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边的希腊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这里曾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2005年,中国商人吴海龙在这里办起了一份名为《中希时报》的华文报纸,用绵薄之力,在西方世界传播东方文化。
华商办华媒
吴海龙,希腊华商,来自浙江青田。雅典“中国城”的商户叫他“吴老板”,《中希时报》的同仁叫他“吴社长”。《中希时报》社在“中国城”楼上,11年来,吴海龙早已习惯一栋楼里不同的称谓。
2001年,吴海龙刚刚踏上爱琴海边传说中的希腊时,雅典华侨华人还不多,吴海龙做自己擅长的国际贸易,并在2005年开办了希腊“中国城”。雅典市中心的“中国城”定位于中国商品批发市场,主要由中国商户经营服装、鞋帽、箱包、饰品、百货、建材等,商户主要来自中国浙江、福建。产品除了销售至希腊全境外,还吸引了塞浦路斯、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国家的小商贩来采购。
与此同时,吴海龙忽然发现身边的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多起来,华侨华人在雅典开了中餐馆、办了旅行社,甚至有些“华二代”孩子都到雅典当地学校上学了。吴海龙决定创办希腊第一分华文报纸,2005年1月1日,双周刊《中希时报》诞生,第一期发行了3000份。
新媒体报道
《中希时报》创办以来,见证了中希关系的发展,旅希华侨华人力量的壮大。先后参与并报道了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仪式和2011年在希腊克里特岛支援帮助中国从利比亚撤离中方人员。
“中国城赚钱,华文报烧钱”,这是吴海龙无奈的总结。但对于这份报纸,吴海龙是有感情的。他说:“华商办报纸是肯定不赚钱,但就想在希腊华侨华人中传递中国信息,传播中华文化。”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铺天盖地般袭来时,头脑灵活的“吴老板”意识到,《中希时报》不能单单是一份报纸了,希腊中文门户网站“希中网”上线,为希腊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提供中文的新闻信息,希中网还开发了微博、微信等。
登陆希中网,网友除了可以了解全面的希腊新闻外,还可以找到希腊的旅游信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或中国游客几乎可以在希中网上找到一切需要的信息。因为,希中网专门设置了“生活在希腊”的栏目,租方、买车、找工作、办签证、学希腊语等生活信息的小广告一条接一条。
多语言传播
众所周知,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规定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吴海龙的“中国城”,很多商户退租关门歇业,报纸的订阅量也随之大幅下滑,发行量固定在2000份。
危机尚未过去,报纸有了转机。2015年8月,创办10年的《中希时报》在原有中文版面基础上推出全新的希腊文版,向希腊主流社会免费赠阅,让希腊读者看到全方位多视角客观的中国新闻,向希腊主流社会展示不断变化的中国。
《中希时报》希腊语版面每星期出版8版,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新闻。此外,还有会选登中希两国交往活动以及旅游、教育等新闻,向希腊主流社会传播最直接的中国好声音。中国驻希腊大使邹肖力发来贺信,希望《中希时报》不负众望,真正成为中希之间一座友谊、团结、合作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