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热门景点之一,南锣鼓巷一到节假日就人山人海。日前,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委发布通知,自4月25日起,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同时,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
北京南锣鼓巷此举让人惊诧,为何放着钱不挣、放着游客不揽?实质上,南锣鼓巷“拒客摘牌”之举是一种景区管理的理性还原。
作为知名景区,大都具备两个条件,要么以自然风貌取胜,要么以文化历史底蕴吸引人。但不管是何种情形,发展景区事实上就是发展旅游业,并以此来获取公众休闲感的满足以及经济收益的提升,进而实现经济社会文明发展上的共赢。
对于旅游业而言,其发展水平的最大体现,就是游客量和旅游舒适指数。前者直接影响经济收益,后者则是前者最好的辅助和基础性保障。实现旅游资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几乎是每个景区的管理目标与原则。
但是,追求景区经济社会效益和游客实现旅游意愿的最大化,并不是无限制、无原则、无条件的。
从管理角度而言,景区的载客容纳度是有限的,多之则会失序,影响旅游舒适指数,少之则会收益降低影响旅游业发展效益。唯有二者的协调统一才是上策。
从景区自我保护性发展和休养生息的角度而言,游客人数过多不仅导致管理上的手忙脚乱和服务跟不上,对景区自身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的保护,也会带来一定的伤害。
国外许多著名历史文化场馆都实行限客措施,并推行固定时限闭门谢客,这不是对游客旅游权益的人为粗暴干涉,而是从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出发采取的科学干预措施。这样的限制和干预是科学的,更是对游客、对景区自我管理、对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高度负责的保护。
南锣鼓巷不再接待旅游团队,不仅能减少游客过度无序涌入而带来的景区人流拥堵,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消弭为迎合游客而进行的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畸形,规范和保护景区内的历史文化风貌。
“拒客摘牌”拒绝的是不理性的过度涌入、过度开发,追求的是一种更加科学的保护和传承,这不是一种对人文历史遗产更科学的保护吗?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