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梅葆玖 梅花虽逝,芳香永存

严 冰 程 钰 侯钦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6日   第 04 版)

  2016年2月2日,本报刊登梅葆玖的文章《学京剧应从娃娃抓起》。

  梅葆玖在表演。
  (资料照片)

  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时许,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在京逝世,享年82岁。

  下午5时许,笔者赶到梅先生的人生最后一站北京协和医院东院。虽然没有瞻仰到梅先生的遗容,可是看到医院门口聚集着不少群众,他们手里捧着鲜花,神色黯然。天色渐渐暗下来,仍有人迟迟不肯离去。

  继承与创新

  梅葆玖,祖籍江苏泰州,1934年3月29日生于上海,京剧演员、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作为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目,是梅派领军人物,深得梅兰芳的教诲和指导,18岁开始与其父同台演出。

  梅葆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他艺业精湛,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诸行当都造诣颇高。《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都是其代表作品。

  “父亲去世之后,梅剧团的担子自然而然落在我身上。这是使命,也是责任,每年两百多场大戏,靠我挑班演出,一直从二十几岁唱到今天。”梅葆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梅葆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胡文阁、李胜素、董圆圆、张晶、张馨月、田慧等49位弟子,这些人大多是当下京剧行业的翘楚,胡文阁则是唯一的梅派男旦传人。

  中国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回忆梅先生时说:“他对艺术精益求精,同时,他勇于创新,有着十足的开放精神。”

  梅兰芳是最大的京剧革新家。梅葆玖则把“继承与创新”作为梅派艺术的发展方向。在保存其父亲梅派精髓的基础上,梅葆玖根据时代的变化,大胆做了创新与尝试。他曾录制过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也曾把《太真外传》改编成《大唐贵妃》。这些尝试既保留了梅派的韵味,又赋予传统艺术以现代感,轰动一时。

  2014年,已经80岁高龄的梅葆玖,奔赴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地参加北京京剧院纪念梅兰芳大师的“双甲之约”活动。2016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梅葆玖的提案依旧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他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学习传统文化。

  梅葆玖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缘分颇深。今年2月2日,梅葆玖在本报发表《学京剧应从娃娃抓起》一文,强调学校开设京剧课程的重要意义。2015年5月8日,本报刊登了采访梅葆玖先生的文章,他强调要用新手段使戏曲文化永葆青春。2015年3月13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梅葆玖为本报创刊30周年题辞:“讲好中国故事”。2004年2月27日,本报记者采访报道了梅葆玖的读书生活。

  汽车、音响发烧友

  “师父说自己就是北京城逛街的老头。”梅葆玖的弟子姜亦珊说。

  在戏外,梅葆玖认为自己就是普通人。他为人低调、亲和、乐观、热心。梅葆玖自己平时住着90平方米的房子,一日三餐都很朴素。

  “他对每一个人都很好。”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回忆起2014年10月22日,他与梅葆玖一同参加“梅兰芳表演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场景:前一天因为紧密的日程安排,梅葆玖已经疲惫不堪,第二天参加会议时,他坚持完成了所有的活动。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会后他留了下来,满足了每个人的合照请求。”秦华生说。

  梅葆玖一直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谁也没有想到,他是汽车、音响的发烧友,特别喜欢听交响乐、美声歌剧,还喜欢看奥斯卡大片。最喜欢的外国歌星是迈克尔·杰克逊,他还珍藏了很多他的唱片。

  梅葆玖尽力让自己的戏外生活丰富起来,除了汽车和音乐外,梅葆玖也喜欢养猫和狗。

  2016年3月29日,在其82岁生日当天,他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一场讲座,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公开演讲。

  六小龄童发微博称:“梅葆玖先生的辞世是国粹京剧梅派艺术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中国剧协主席、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谈到梅先生时说:“对于梅兰芳先生开创的梅派京剧来说,葆玖先生是主要传承人,是一个重要阶段,但不是结束。”

  梅先生虽逝,其芳香永存!

绿色智能成亮点
人民币“融通全球”渐入角色
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美
我出国留学与归国就业人数之差逐年缩小
中国首次输出核聚变关键部件
国防部新闻局答记者问
梅葆玖 梅花虽逝,芳香永存
江西武警阅读红色经典
责编:陈劲松 彭训文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