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23日 星期六

努力培养知华友华人士(点点滴滴)

刘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3日   第 05 版)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来华留学生数据显示,目前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近40万,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31个省份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他们中既有读学位、搞研究的,也有定向进修、短期速成的。如此庞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单一的课堂语言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其需要,也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伴随着全球汉语热,一方面是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则是课程内容和教育形式等跟不上变化。有人以为,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收外国留学生是一个学校档次和开放程度的体现。所以,有些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学校也争相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收留学生。不少来华留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汉语,其他学习大多靠自己摸索。毋庸讳言,学习汉语是来华留学的基本目的,但大多数人来华留学的需求远不止于此。

  当然,许多接收留学生的学校在开展汉语教学之余,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尝试,比如,组织留学生去贫困地区中小学支教、参与环保方面的社会调查等。但据我了解,旅游仍是最主要的形式。当然,中国文化与风景名胜关系紧密,组织留学生旅游无可厚非。但若仅仅停留于旅游则嫌不够,毕竟旅游只是了解中国的初级阶段。留学生有独立的思考,有独到的眼光。如何设计并实施他们乐于参与、又颇具深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一所接收留学生的高校都需要思考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生教育事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培养出一大批对中国充满好感的朋友。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需要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友人。留学生教育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来华留学生深入中国社会,关注中外关系,是落实这一责任的有效途径。

  同济大学组织多国留学生围绕“一带一路”进行社会调查,既发挥了留学生的语言优势,又引导他们就中国和自己祖国的关系进行思考。有深度,有创意,是一次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尝试,值得肯定和借鉴。

我在中国的日子很开心
“对症下药”破解学中文难点
中文歌曲唱响喀麦隆
草莓
留学生们关注“一带一路”
努力培养知华友华人士(点点滴滴)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