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丝路华商:

“一带一路”让我们实现财富梦(商界传奇)

本报记者 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1日   第 12 版)

  图为韩东起(前排右一)和塔吉克斯坦学生在一起。
  照片由韩东起提供

  图为姜彦彬(前排中)在俄罗斯参加文化活动。
  照片由姜彦彬提供

  驼铃悠悠,黄沙漫漫,在过去漫长的一段时光里,中国商人曾沿着蜿蜒近万公里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非洲与欧洲,这些风尘仆仆的面孔成为这条连接东西的古道上最灵动的风景。

  如今,古道焕发新机,面孔依然鲜活,越来越多敢闯敢拼的后辈沿着前人的足迹,在道路沿线的国家落地生根,经商谋生。相比前人,他们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自2013年起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会越来越多!”这是在采访中,这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华商向记者感慨最多的一句话。

  

  为了“财富梦想”的打拼

  “那时,关于在中亚国家‘一夜暴富’的故事特别多,国外的订单一般也都比国内的订单大,我就想来闯一把。”电话那头,和记者聊起10年前从新疆走出国门,只身来到塔吉克斯坦打拼的缘起,河南汉子韩东起爽朗地笑称,都是源自自己的“不安分”。

  2000年前后的20年间,陆续来到中亚闯荡的华商,大多和韩东起抱着相似的“财富梦想”。

  “我是被‘骗’来的。”谈起自己20世纪90年代初放弃国内事业、来到吉尔吉斯斯坦经商的选择,同样来自河南的华商李明向记者直言,也是为了那个诱人的“财富梦”。

  然而,现实并非都如传说那般完美。这些心怀梦想的华商,大多经历了初到陌生之地举目无亲、梦想被现实打败的彷徨。

  韩东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刚刚到达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机场的第一刻,就傻了眼。“当时的机场特别荒凉,用的还是那种明晃晃的白炽灯,我不会说俄语,又没有熟人,连个宾馆都找不着。”而李明同样遭遇过因为不懂语言、不熟悉情况而被人骗的惨境。

  对于这些在异乡打拼的华商来说,经历的曲折千差万别。从家电进口到种植大米,从开砂石料厂到办家具卖场,韩东起几乎数不清自己转过多少个行当,尝过多少次失败的苦涩滋味。而从事机械设备进出口贸易的李明,则在一段生意红火期之后,不得不接受互联网兴起带来的商业冲击以及当地政治局势动荡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比而言,俄语专业出身的姜彦彬在20多年前刚到俄罗斯时,因为熟悉语言,又是公派身份,因此打开局面更容易一些。

  然而,2008年俄罗斯政府突然关闭莫斯科华商聚集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那场危机让姜彦彬目睹了同胞身在海外艰难打拼的诸多无奈,也明白了抱团发展的重要性。

  好在,骨子里那股不甘放弃的韧劲以及灵活敏捷的商业头脑,让这些华商没有放弃,他们最终在这片曾经辉煌繁盛、如今依然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一带一路”带来了机会

  对于这些在俄罗斯以及中亚五国等地发展的华商来说,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一个词将他们与祖籍国中国又一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就是“一带一路”。身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前沿,他们迎来的是比当年的“暴富神话”更诱人的机遇,这也让他们离自己的“财富梦”更近。

  2013年底,随着中国大量参与中亚国家的基建项目,韩东起顺势而行,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与不少中国大型国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真是突飞猛进啊!”谈起这两三年间事业的发展,韩东起连连感慨。他的自信背后是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仅公司的营业额一项,就由2013年的50万美元,翻涨到2014年的近500万美元,而2015年,这个数字更是跃升到1200万美元。这样的规模,是10年前刚来塔吉克斯坦的韩东起怎么也想不到的。

  而对于身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李明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身边有着相似面孔、说着相同语言的同胞越来越多。“我刚来那会儿,这里的中国人加起来还不到1000人,如今仅仅固定居住在这儿的就有超过3万人。往返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航班也从每周3班增加到几乎天天都有,每次航班上都坐满了中国人。”

  而这其中,有不少就是来自中国的考察投资团。他们的到来激发了作为商人的李明本能地去思考,如何在“一带一路”这个大蛋糕中分到属于自己的一块。

  分析了自己熟悉当地环境、通晓语言以及人脉宽广等优势之后,头脑活络的李明也很快找到了切口。他与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一方面直接承接中国政府在当地的援建项目,一方面作为中介帮助中国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落地。

  成为祖籍国和所在国建立合作的桥梁,这已是越来越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华商扮演的共同角色,而往返两地的忙碌也成为他们的常态。

  几年前,在俄罗斯深耕多年的姜彦彬成立了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以中国传统文化搭台,为年轻一代华商以及中国企业寻找融入俄罗斯主流社会的机会。

  “这两年我们的业务量更大了,很多俄罗斯的州都向我们推荐农副产品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投资项目,希望我们作为中介,引进更多的中资企业。”虽然已年过花甲,逐渐将自己的生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但姜彦彬依然为这样的变化兴奋不已,充满干劲。

  经贸发展与文化交流并行

  如今,虽然俄语水平仍然马马虎虎,交流有时还要借助手语,但相比初来乍到时的孤独无助,韩东起已在塔吉克斯坦拥有了前景可观的事业,也建立起广阔的朋友圈。

  姜彦彬也早已把俄罗斯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来找他寻求合作的俄罗斯朋友越来越多。今年3月,他还作为俄罗斯代表团中唯一的华人,来北京参加了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

  从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祖籍国“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中为沿线国家千千万万的华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而这群睿智的商人更从祖籍国高瞻远瞩的构想理念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分。

  “亲诚惠容”,谈起自己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的感悟,韩东起令人意外地提到了这4个似乎与他的生活有些遥远的字眼。2013年底,习近平曾用这四个字为新时期的中国周边外交定调。现在,这已成为生活在周边国家的韩东起结识朋友、发展事业的圭臬。“只要用一颗包容的心真诚待人,和对方共享机遇,朋友就会越来越多,路也会越走越宽。”韩东起说。

  而站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前端,华商们想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受益者。“我不想为了一个‘钱’字干到底。我获得了社会财富,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在吉尔吉斯斯坦经商近20年之后,向来低调的李明突然对媒体产生了兴趣。

  建网站,办报纸,做微信公众号,自己写专栏文章,用汉语、维吾尔语、俄语和吉尔吉斯语等4种语言讲述华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过去和今天……年过半百的李明说,他做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当地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道中国政府和华侨华人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做了怎样的贡献,要把‘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故事讲圆满”。

  “我一直号召身边的朋友,既要做好自己的生意,也要做好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谋而合,姜彦彬也在俄罗斯做着类似的事情。最近,他正和一位当地的剧作家合作,筹备拍摄一部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大型电视连续剧。

  “就如当年中国丝绸向外输出之初,也曾有人欢迎,有人抵触。然而最终,丝绸之路的伟大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我希望借用这种历史文化的方式,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曾经的贡献和如今的善意,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认可‘一带一路’战略。”在姜彦彬看来,这是他们这些丝路沿线华商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带一路”让我们实现财富梦(商界传奇)
商论语丝
商机商讯
“陆上丝路”的追梦者(链接)
泰国华商的身份流转(历史掌故)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