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

上海松江有一家书店,据说比台湾诚品书店还有品味——

钟书阁 书之殿堂

本报记者 曹玲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0日   第 11 版)

  钟书阁富于设计感的门
  游牧者6969_摄

  书的地板
  游牧者6969_摄

  钟书阁内景
  (百度图片)

  钟书阁位于上海郊区,周边环境却美,是沪上以英伦异国情调闻名的泰晤士小镇:石板路、哥特式教堂、维多利亚式露台……让人仿佛漫步在欧洲。钟书阁仿欧式殿堂的正门融入街景,两侧的玻璃幕墙上镌绘着来自各国名著中的精彩段落。

  步入钟书阁,透明玻璃地板下是书格,两侧书架高耸。一楼营业区域设计源自中国河图洛书的九宫格,每一格就像一间独立的书房,黑胡桃木书架上摆满书籍,大多是读书人心爱的经典人文艺术类书籍。书店推崇随性阅读,书架之间安放了诸多座位,铺着柔软的坐垫。书店甚至在临街窗下书格间设了张边榻,读者可以像在自己家一般从容而卧,抚卷沉思。

  如果说楼下是“人间阅读”的理想模样,那么二楼就像是设计师所形容的“天堂阅读”。挑高穹顶与欧式装饰带来一种庄严的殿堂感,透明穹顶处漏下的阳光成了理想光源。空间呈“回”字分布,正中立柱镶嵌着镜子,全白空间立着白色书架,仿似位于天际云间,不禁让人想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家人们心目中的“最美书店”,甚至被形容为“书殿”。

  我要开自己心目中的书店

  “我认为实体书店是夕阳产业。”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浩直言。

  有趣的是,他却坚守在这个夕阳行业20多年,还建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最美书店”钟书阁。时代巨浪冲刷之后,一批各具特色的实体书店重又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家园。钟书阁的存在,证实了实体书店业的回暖。

  2013年4月23日,钟书阁书店选在“世界读书日”开业。时值实体书店寒冬,它却迅速获得了读者的喜爱。最高峰时,这间几百平方米的书店一日接待了七八千名读者。2015年的“世界读书日”,钟书阁二期建成,新增充满童趣的绚丽童书馆。

  打造钟书阁并不轻松。一期光设计费就花了40万元,装修花费更过千万,这对于正处于寒冬期的实体书店业而言,实在是大手笔。

  “虽是夕阳产业,一大批实体书店会被淘汰,但实体书店不可能消亡,只要我们做好服务,实现转型,实体书店不仅可以生存,还能有更好的发展。”在金浩看来,“我国十多亿人口一定能支撑几千乃至万计的实体书店存在,钟书阁要做的,就是成为其中之一。”

  金浩自我定位是“做生意的”,可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更像是读书人。他去外地出差,总会逛书店。平日里,金浩常在自家书店和读者坐在一起读书。他不会大谈特谈自己有多爱这家书店,但他以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书店,钟书阁就像是自己的第二个孩子。金浩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开我自己喜欢的书店,我心目中最美的书店”,因为“我这个人做事情老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做书店要有一点痴气

  师范专业出身的金浩曾任一所小学的校长。这所农村学校在金浩的管理下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学校,他本人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校长。1995年,35岁的金浩却辞职办起了钟书书店,他开的第一家书店只有60平方米,第一天的营业额只有30多元。

  “不灰心,做书店是要有一点‘痴气’的,头几年肯定亏钱,但只要服务好,顾客就会越来越多。”金浩说。

  有一家钟书书店,刚巧在一家大型书店的对面。“读者都到这边来买书,为什么?我们是小书店,可服务好,品种齐,我们的员工会主动去了解读者要什么书。”金浩回忆。

  20年的努力,不包括旗舰版的钟书阁,它成为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十大民营图书企业之一,如今旗下保持有16家书店。

  “我就想做图书,赚了点钱就是开家书店。别人要来投资也拒绝了,我要开的是自己心目中的书店,宁可发展得慢一点。”金浩常说自己很幸运,“我把自己喜欢的事当做事业来做,安安静静地享受书香。”

  图书才是书店的灵魂

  如何打造一家“最美书店”?“选书很关键,钟书阁要做读书人的书店,必须挑选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书。”金浩说,自己请过不少专家来提出选书意见,现在摆放的书籍,已是经过几轮淘汰后的版本,“都是符合书店定位的图书”。

  环境美、书美还远远不够,“书店是不是算成功,关键是看能不能为读者服务。”开第一家书店时,金浩就提出了“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经营理念,要求员工对于读者的需求必须第一时间满足。读者找不到自己喜爱的书,就实行读者缺书登记制度;书店里没有的书,一遍遍打出版社的电话去采购;年代久远连出版社都找不到的图书,就去其它书店找,买回来后再卖给读者,宁可亏钱,也要赢得读者的心。

  大批老书虫找到钟书阁,因为很多图书版本在别的书店找不到,在这里可以找到。书店里还有不少其它书店几乎买不到的书,比如168册一套的《乾隆大藏经》,开业没多久已经卖掉2套。

  “坚守实体书店,是我相信热爱纸书的还大有人在,当然前提是要有自己独特有效的经营方式。20年的发展事实证明我们已找到了一种盈利模式。”金浩说,“我对图书行业有信心。但现在实体书店业并未完全度过转型期,洗牌并未结束,未来书店还会越来越少,只有把书店开到最好,读者喜欢来,才有生存的空间。”

  不算固定资产折旧,钟书阁已在开业第三年实现运营成本的持平,其中利润2/3来自图书,1/3才是阅读区域内提供的茶饮,尽管后者利润率更高,但金浩有自己的坚持。“书店的灵魂是图书,饮品是我们提供给读者润喉的,怎么能成为主流?”

  金浩并不赞同现在的一种趋势,“全国好多大书店都在一窝蜂地改造,然后摆很多文创产品售卖,说是特色书店,图书却少了,就像书店的魂没有了似的。”

  钟书阁,为实体书店探索出了一条图书至上的发展路径。

从《老残游记》说到刘鹗(品味古籍)
钟书阁 书之殿堂
“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
偷影子的人
一纸故城,半卷挚念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