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以摇串铃的江湖郎中老残两个月的游历为主线,串联起晚清社会一幅幅社会众生相。被人称为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是个正面人物。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看上去颇为逍遥,但却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百姓痛苦,尽其所能解救一些身处困苦的人。随着老残的足迹,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概貌: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
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的“清官”暴政。“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而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历代小说中,清官多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人物。刘鹗笔下的“清官”,却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书中人物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站笼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他们就是强盗,父子3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掌柜的年轻儿子,因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老残题诗道:“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书中另一个人物刚弼,也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13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
《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以该书的内容看,作者应该是一位具有完美的人品、卓越才华和现实批判精神的佼佼者。而事实上,作者刘鹗却是一位擅长潜规则,多次帮地方官们进京行贿的干将。他曾带“字画数十件余”前往行贿身居高位的老乡翁同龢,翁先生相当反感,在日记中记下了详细情况:“以为邪蒿之据。”翁同龢还记录过刘鹗“携银五万至京打点营干办铁路”的劣迹。
刘鹗曾任职于外国人在山西开办的开矿公司福公司。公司老板卡罗沙第第一次到北京时,刘鹗正猫在总理衙门郁闷不得志。马建忠一牵线,刘鹗便欣然担任福公司的华人经理。福公司要做中国煤矿生意,最大的障碍就是政策限制。当时矿藏是严禁外资染指的,刘鹗便想了个办法:煤矿在名义上还是国有,自己开采,但因资本不够,便向福公司借款白银1000万两,福公司获得了山西盂县、平定州与潞安、泽州两府属矿60年开采权中利润的50%,并承担其间所有的开支。该合同名为“筹借洋债”,但既没规定还款期限,也没有规定借款利息,实质上就是变相卖矿。此举侵害到了山西当地窑主们的利益,他们指责刘鹗卖国,山西籍的京官和举人们交章弹劾,声势浩大,当时正值华北仇外气氛活跃,朝廷是保守派当道,于是,山西巡抚胡聘之被勒令提前退休,刘鹗则被开除公职。后来家产被查抄,刘鹗被流放新疆。不得意后,写了《老残游记》。
可见,作品和作者的精神、品行未必是贯通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