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电影陪伴我长大
■ 凌 波 烟台大学新闻系 大学生
虽说是“90后”,但我也有露天看电影的经历,而且是“痛苦”的经历。记得那时我5岁,一天村里的大喇叭广播说,晚上8点要放电影,大我10岁的表哥吵着闹着要领我去看。不知怎么的,到了放映场地没一会儿,我就找不到表哥了。漆黑一片,乱糟糟的人群刺激着我恐惧的神经,泪水开始在我眼里打转。我沿着来时的路线,一个人走回了家。虽然那次的电影没看成,但这段独特的经历居然成为我看电影的起点。
再大点儿后,都是在家里的VCD、DVD机上看电影了。那时成龙、李连杰、林正英、周星驰的电影最受追捧,谁买到新碟后,都急着去同学家炫耀。即使没有新碟在手,同学们也会聚在一起讨论电影,甚至会模仿电影剧情演着玩儿。到了大学,电影院的大片占据了我的课下生活。一有新电影上映,我先不着急去买票,而是静静地等待微信朋友圈“贡献”新片观后感。见到激情吐槽的,窃窃而笑;见到好评如潮的,立马行动,呼朋引伴,当晚就能出现在电影院。领悟到此方法之前,我也经历了挫折。永远不会忘记那部叫做《海神密码》的电影,名字集“奇幻”“悬疑”于一身,成功地将我们宿舍6个人吸引到了电影院。电影依旧是高端大气的开头,而没坚持5分钟,它“烂片坑人”的本质就显露出来了:剧情俗套,表演生硬,道具简单,特效奇差。
就我的经验,国产电影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要遥遥领先外国电影。看完电影《海神密码》的第二天,我们去看了《变形金刚4》。两次观影相隔时间短,对比出来的差距也就更明显。不过近几年看电影发现,既好又卖座的国产电影还是越来越多了,从不断刷新的票房纪录就能看出来。
电影陪伴我长大,不管是一部好的电影,还是一部差劲的电影,都让我的生活充满欢乐。
“80后”
无可比拟的享受
■ 刘海华 湖南长沙 牙医
不久前,1984年的香港电影《缘分》在内地上映。虽说之前在影碟机和电脑上早已看过无数次,台词都会背了,但我和妻子还是坐进电影院重温了一次经典——欣赏着舒适的环境、宽大的银幕、高清的画面和音响、主演每个放大的细微表情,实在是种无可比拟的享受。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电影正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空前发展期,在那个电视机尚未普及、电视节目单一的年代,看电影一度成为老百姓最喜欢和向往的娱乐消遣方式,并潜移默化影响着大众的生活。
当时尽管电影票才几毛钱一张,但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依然是一种奢侈。记得有几张热门电影票都是母亲对考了年级前三名的我的奖励,虽然她还有些心疼。不过好在那时不少社区厂矿和大学校园都会放映一些露天电影,对于我们这些淘气、新鲜感很强的伢子们而言,这种“天上掉下馅饼”的美事怎么也不会错过。提前得知和确定信息后,便邀约三五好友,带上小凳和零食提前占领有利地形,伸长脖子尽情观望……国产电影《小花》《神秘的大佛》《少林寺》《芙蓉镇》《红高粱》,国外电影《人证》《英俊少年》等优秀影片,无不在笑泪交加中给我们心灵震撼和启迪。当时,我常常把报纸杂志上一些漂亮女演员的图片剪下来,夹在笔记本里收藏——有时还去社区和学校图书馆里偷偷撕一些明星彩页,不过幸好没被人发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片开始冲击国内市场。《真实的谎言》《阿甘正传》以及后来的《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给了我们新的震撼和感动。当时网络上电影还没有什么资源,处在高中阶段的我,咬咬牙花了一个暑假打工挣的钱,买了一台DVD播放机,还去长沙定王台图书城买盗版影碟,在家看了《乱世佳人》等许多中外经典影片。
进入新世纪,《卧虎藏龙》《花样年华》《英雄》等时尚精彩大片以及新型的运作方式,尽管票价不菲,却又吸引我们重返电影院。
后来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在日常忙碌的工作之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可供我们选择的文化娱乐消遣方式日渐增多,不过,“一杯红酒配电影”依然是广大青年的不二选择。尤其在当下,那些雅俗共赏的电影往往成了全家在电影院温馨聚集和情感心灵交流的一个好平台。今年《美人鱼》《功夫熊猫3》等电影上映时,我家依然三代人倾巢出动,从学龄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起欢笑和流泪,看完电影再一起在外面吃个便饭,其乐融融。
黄自宏整理
“70后”
看电影是生活方式
■ 阿 科 宁夏银川 媒体人
我是“70后”,一直对光影有着强烈的爱好。《地雷战》《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传统影片,我从小就爱看。到后来录像厅里面开始接触《警察故事》、《古惑仔》等香港影片,再到如今大银幕盛行,各种国产、进口大片扎堆上映,只要有时间,我每周都要进一次电影院。
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大银幕的成长。从最早的《泰坦尼克号》作为引进大片独霸大银幕,到张艺谋、冯小刚等商业片导演逐步成长,从市场里抢到蛋糕,再到如今国产片占据半壁江山,一大批新生代导演在成长,中国电影正走在一条自强自立的大道上。
我喜欢电影,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极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工作忙碌一周,周末去看场电影,备上一个大份可乐和爆米花,随着剧情里的人物,体会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是一种极好的放松。有时候家人没空,我自己都会买张票去过过瘾。喜欢电影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是做媒体的,电影的起承转接、剧情构造、奇思妙语,往往能给我灵感,给自己的工作打开一扇窗户。有时候我甚至在想,自己是否也可以创作一个剧本呢?
电影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过,我仍然要吐槽一下如今电影的高票价。相比于欧美国家,咱们的电影票价格太贵,但影院观影的舒适程度很一般。另一方面,一些浑水摸鱼的烂片经常扰乱我们的观影心情,这个也希望能够在这个市场中大浪淘沙,慢慢沉淀净化。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拥有一套自己的家庭影院,闲暇时间和家人一道,在家里就能感受大片的震撼。
本报记者 朱 磊采写
“60后”
化解冲突变欣赏
■ 诗依吾 北京 出版人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火爆得令人目瞪口呆,个中原由已有专家深入剖析。抛开电影的娱乐经济因素不表,单就其有效消弥了我和青春期儿子之间的冲突而言,就称得上奇效。
曾有一段时间,我和青春期的儿子之间关系十分紧张。他整天沉溺于电游之中,我们之间几乎找不到任何共鸣点。一天,我偶尔发现他在网上看电影《阿甘正传》,就聊了起来。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儿子对该片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而且有许多独到见解,甚至绘声绘色给我讲述他对影片开头结尾飘飞的羽毛寓意的理解,象征着生命的永不服输?飘荡?堕落?……我惊讶地发现了儿子敏锐、细腻而深刻的感悟力,把我从总担忧他不好好学习功课这个单一关注点荡开去,开启了真正欣赏孩子的模式。
从那以后,我们时常会在共同观影中找到共鸣点,在不必言说或是会心的对视中施以心灵的拥抱,而且我觉得儿子对影片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时常在我之上。
在看电影还不像近年这么时尚流行的年代,儿子常常成为我观影的“消息树”,只要他推荐的电影,我必观看,而且一定也很对我的口味。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阿凡达》在京首映,儿子和同学观影归来,喜形于色地强烈推荐我去看,说影片里的美景是从未见过的奇幻景致。再后来,儿子又推荐动画片《冰雪奇缘》,说不仅画面美,而且音乐一流。久而久之,儿子对电影的评判在我心目中产生了高品位的印象。
最有意思的是,曾经拿一部影片作过一次理解力测试,就是很多成年人嚷嚷看不太懂的《盗梦空间》。为了赶上儿子的理解力,我破天荒将这电影连看两遍,和儿子一交流,发现还是没有他看得明白。于是,我让很多朋友都陪着上初中或高中、大学的孩子去看此片,同时测试一下谁比谁更看得明白。结果,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孩子们看得明白。这个有趣的现象印证了一个科学道理,孩子的大脑是开放的,有无限的想象力,可以接受更多的新东西,而成年人的大脑已经逐渐被固化的逻辑、经验所封闭,对于超出教育的、经验的东西会产生本能的排斥,当梦境的连环套过于复杂时,普通成年人的大脑就不够用了。
正是电影,让我发现了孩子超越功课成绩单的潜能;
正是电影,让我与孩子化冲突为欣赏。
“60后”
阖家观影乐融融
■ 鲁 钊 河南南阳 公务员
择一闲暇,我就要走进影院,看一部新片,仿佛是为了追寻萦绕心间的那缕年少的情怀。
我家在南阳西部,伏牛山与南阳盆地的接连处,山坡丘陵,信息闭塞,没有什么文化生活,留给我深刻印象之一的,即是看电影。放映队在小学校操场支起了银幕,不到一个时辰,儿童奔走相告,消息迅速传遍三乡五里。培土锄草的,运粪施肥的,打枝择菜的,放羊牧牛的,见了都乐呵呵提醒一句:早点儿收工吧,今黑有电影。主妇也就早回家,比往日更麻利做了饭,一家端碗嗤嗤溜溜下肚,就扛凳拎椅向着电影场出发了。小孩猴跳来得早,已划地为营,或用土坯砖头占好地方。
我也曾身居其间,先来先占为公理,为地盘被抢占与人争闹,大人来了好顿批判:这是你三舅爷的侄女家的,你得喊表姑父哩,于是皆大欢喜。放映前调试镜头,我们在光柱里伸手做出狼兔形象如同皮影戏效果,惹得大人小孩一片轰笑。这样闹够了,在轰轰隆隆的枪炮声里,在大人津津有味的观看中,小孩一个个睡着,然后在迷迷糊糊中跟着大人回家。
为了看电影,我们到邻村邻乡,最远的走上二三十里也在所不惜,连自行车也没有,全凭两条腿,在黑夜里摸索,走到坟园,踩着高高低低的坟堆,摸着墓碑方惊慌逃去。为看电影,我雨淋过,狗咬过,饿过肚,丢过鞋,多次掉进河里和池塘里,甚至有一次在陌生村庄差点儿掉进旱厕,为的就是能酣畅淋漓看一场电影。
现在,条件好了,电视有付费电影,央视有免费电影频道,但我仍喜欢到影院观看,尤其是带着一双儿女去看电影,看新出的大片,看热炒的名片。有时孩子们不爱看,我就说服他们,一部好的影片,就是一部著作的生动缩微版。孩子爱看喜剧片,我就陪着他们看,哈哈笑声中,一家人爱意融融。妻子说影院才有看电影的味道,那音响灯光氛围最地道,我却不仅仅因为这些,我为往逝的时光感伤,追寻年少时的电影情怀。坐在舒适的影院里,就着饮料和爆米花,与孩子讲过去的电影往事,他们如听天书,似信非信,又乐不可支,觉得分外有趣。
在我心中,曾经的少年,电影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那份追逐向往的情怀,只会随岁月历久而酝酿得愈加浓烈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