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是我和苏珊一起辅导的一个新博士生。第一次课题指导,苏珊开门见山地对戴维说:“科研最基本的好习惯是随时对文档和数据进行备份。”小伙戴维很轻松地说:“放心吧,我回头会记得找个U盘做备份的。”苏珊皱起了眉头,觉得戴维和绝大多数新生一样,并没有对这件事情足够重视。她随后扭头问我:“Joy,你对文件备份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这个问题让我有点不好意思。别看我平时大大咧咧的,但在对待科研数据上我自认为属于“矫枉过正”的那类人。因为我到英国读研究生的第二学期,就碰上我的备份盘和电脑同时感染病毒的倒霉事。我干着急不说,最后花了500多英镑的“重金”才挽回了绝大部分数据。500多英镑可相当于伦敦市中心一个单身学生宿舍一个月的租金呀!所以自从那次“惨痛”的教训之后,我学会永远至少在两个移动硬盘上做加密备份。对于重要的数据或文稿,我会额外再做网络的加密备份,以便随用随取。我说:“我总会把两个移动硬盘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地点,以免同时被偷、被损毁或遇到其他意外事件。”听到这里,戴维不由挑起了眉毛。我自我解嘲说:“不过,我大概谨慎过度了吧。”
苏珊不苟言笑地声援我:“一点不夸张呀!”苏珊也采取多重备份、分地保存的策略。她的科研数据除了在家里和办公室各锁一份外,在学校的内部网络存储也有个备份。苏珊还对戴维有个细节提示,“我也和Joy一样喜欢用移动硬盘备份。U盘过于轻巧,容易丢。”
除了选择好备份媒介外,分地保存的习惯确实是苏珊和我想同戴维强调的。因为备份除了为了规避电子故障外,也确实是为了抵抗“天灾人祸”呀!苏珊对此有切身之痛:一次暑假办公大楼漏水,因为假期未能及时被发现,苏珊的文件柜成了“水帘洞”。她锁在里面的数据盘则真真是“泡汤”了。
听着两位导师滔滔不绝地盘点着各类“耸人听闻”的奇闻逸事,戴维早已没了言语,瞠目结舌地望着我俩。
我和苏珊也觉得我们的苦口婆心似乎有点滑稽。不过作为老师,几乎每年都会碰到因为没有备份而遇到麻烦的学生,所以真是觉得再怎么引起这个博士新生对备份的重视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