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曾以《长恨歌》《天香》等长篇小说带给人们惊喜的王安忆,又捧出了她历时两年五个月创作的长篇小说《匿名》。
然而,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要将《匿名》轻而易举读进心里,不是太容易的事儿。王安忆也坦言:这是我整个写作过程中心情最复杂、最丰富、最为跌宕起伏的经历。写完之后,困惑和忐忑一直左右不离。
《匿名》35万字,分《归去》《来兮》上下两部,人物原型来源于作家上世纪80年代听说的一个大学教授失踪的故事。主人公是匿名的“他”——一个退休后被返聘在一家外贸公司的上海老头,因被误认为是卷钱逃跑的老板“吴宝宝”而遭绑架。这个一辈子很有条理,喜欢分类的“文明”人,因恐吓和折磨不幸失忆。他被抛弃在重重大山的褶皱、几省交界处一个叫做林窟的地方,一个曾经热闹的集市,如今的废墟。“他”突然脱离了常识性的、熟悉的、文明的城市,坠落到一推门鼻子可能会碰到崖壁的地方,天、地之间,孤独一人。
他一点点褪去固有的一切,回到原点,甚至连自己的名字和来路也忘记了,但同时,他也重新回到了生命最初也最有活力的阶段。因为要挖掘根茎捕杀活物充饥,他要攀爬,要飞奔,四肢的行动力重新焕发,他不断为周围的世界命名、运算、分类,孤寂中和学舌鸟儿增加一个字减去一个字地呼喊对话。令人称奇的是,他没有遗忘语言和文字,思维的能力也还在,这是他与现代文明仅有的一丝联系。
一场大火之后,他被人发现,置于九丈的养老院里,被命名为“老新”……仿佛电脑重启,记忆一块一块找回,他逐渐回到现代文明之中。但此时的他,认知得到重建,跟以前的他大不相同了。正当他就要结束匿名状态的时候,他死了。
王安忆以常见的“绑架”“失忆”等手法,将主人公从原有的生活秩序里抽离,在一片匿名天地中,重新寻找脱去文明枷锁、脱去社会规则的原本的自己。而那个世界,有许多我们常识以外的丰富的存在:难以命名的民间,大大小小的“江湖”,“小社会”……各有其运行规则。哑巴、二点、敦睦、白化少年、麻和尚,他们一个个面目模糊,行事规则与社会主流大不相同,却一样生活得有声有色,散发着封闭然而充满激情的气息。
王安忆对这个蛮荒、原始、复杂、混沌、生机勃勃的世界,投去了她充满人文关怀的注视,毫不吝惜地抒写了她心中所潜藏的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她想借这个跟世界谈谈心:文明与时间之间的玄妙关系,生与死,来处与去处……以及扒下所有文明的外衣,我们作为一个人,剩下的最顽强的那一点,究竟是什么?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王安忆还试图阐释语言、教育、文明、时间等抽象概念,王安忆自己也说:“这跟以前不是一个路数的。这种复杂思辨的书写,简直是一场冒险。” 一个动作,一个命名,触发一片思辨,像一场场抽象的行走。我感觉,正是这些,颠覆了读者阅读小说时惯常的轻松快感;然而,突破那层壳,我们便可以触摸到一颗鲜活跳动的心对生命本质与世界万象的深沉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