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

北京文化的“老干新枝”(名家话北京)

张颐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9日   第 05 版)

  说起北京,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首都”。不过,“政治中心”却不能概括这座城市的全部。作为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与当今世界的中心城市之一,北京积累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可谓“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新兴文化色彩斑斓”。

  拿传统文化这棵“老树”来说,古代皇家文化、官府文化、市民文化、胡同文化的符号在北京诸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都有所体现。例如,我们常见的老北京四合院,其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既蕴含着传统宫廷文化的投影,又是普通市民生活的场所。四合院外观规矩,中线对称,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变化,就是百姓住宅。

  到了民国,北京同样是这一风云变幻时代的中心,但这一时期它所形成的公寓文化、会馆文化,却又与上海、天津有所不同。后来,新中国的成立及其之后开展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又为北京带来了大院文化、市民生活文化以及工业街区文化。因此,如果就文化这个层面来说,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代,北京都可以称得上是全国乃至全球的一个文化资源富集区。

  如果说悠久的历史奠定了北京文化资源的丰厚“家底儿”,那么如今这座城市汇集各方人才所创造出的众多新文化、新品牌、新创意就是“文化之树”上长出的蓬勃新枝。比如提起烤鸭,大家可能会想到驰名中外的传统老字号“全聚德”,但是如今新字号“大董烤鸭”也成为了来京游客每每必点的一道北京菜,这就是在传统饮食文化基础上成功创新的鲜活案例。

  另一个“老干新枝”的例子就是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的798艺术区。那里原本是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是新中国电子工业大发展起点的一个标志性地区。后来工厂搬迁,艺术家们通过改造空置厂房,使这一区域逐渐发展成为艺术中心、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历史元素与当代城市生活成功融合,成为当代北京一道闪亮的文化名片。

  众所周知,著名艺术家阎肃先生并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他基于自己在北京的生活体验创作出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却脍炙人口,这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北京文化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再比如,当下北京人艺和开心麻花等团体之所以在年轻白领群体当中颇受欢迎,并非因为其自身有什么悠久的历史,而是北京丰富的院团文化资源经过创造性转化后形成全新艺术载体的结果。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被逐步疏解,其作为文化中心的功能正在相应提升。文化正成为北京发展的最核心的功能之一。这不仅仅是原有地域文化的弘扬,也是当代文化创新的展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正聚集于此,文化创意也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更接地气,也将走得更远。随着时光流逝,尽管今天的“新枝”也将会慢慢积淀为“老干”,但可以肯定的是,北京文化产业的未来注定会更加繁荣。

  (作者张颐武为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从“开步走”到“快步走”(聚焦京城)
北京文化的“老干新枝”(名家话北京)
长安街将作“精装修”
北京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