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26日 星期六

在日本农村寻找瓦尔登湖

华 纯(日本)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6日   第 11 版)

  瓦尔登湖
  百度图片

  立秋之后,连续两次收到河崎先生从茨城寄出的纸箱。一次里面装满了有泥土香味的新鲜茄子、土豆和番薯,另一次是刚摘下的毛栗和自制蓝莓果酱。秋天的味道,一下子滋润了五脏六腑。我在厨房里煮出一碗咖喱蔬菜汤,紫色的茄子闪着诱人的光泽,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河崎是我先生家的远亲,前几年因公司裁员,不得不提前退休。他在乡下造起了新房,一心一意种起田来。河崎太太是在职药剂师,三个孩子都已独立。每到周末,河崎太太从县城开车去乡下看望独居的河崎先生。我在他那里租下一个果园。对田园生活的憧憬促使我迈出了小小的一步。

  在东京和茨城之间一年往返几次,义务帮助河崎整理荒芜多年的田地。当时我信心十足,以为能找到朝思暮想的瓦尔登湖和布衣蔬食的生活方式。

  日本关东的农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牧歌式的田园风光和拙朴的自然村落。踏入乡间禁不住一阵心绪涌动,弯腰抓起一把泥土。这土与我过去在中国东北农村插队落户时闻到的泥土味有些不同。它肥沃而松软,一尺长的白萝卜可以从地里轻松地拔起。农作物和果树生势旺盛,整整齐齐排列在田野的矩阵中。

  河崎家花2000多万日币盖起的房屋,因屋顶上采用太阳辐射热能发电系统,获得政府补贴200多万日币。一块辐射板基本解决全天候取暖和热水供应。即使发生地震,也无断水断电之虑。我问他为何不多盖两层楼房,他说孩子不可能回到农村生活,夫妻俩人用不着住大面积的房子。现在乡村农民平均年龄是65岁,未知将来农村命运会如何。说到此他短吁长叹,窗纱上的落叶一齐飞了起来。

  河崎家祖传的水稻田是用包租的形式租给了别人。他说如今日本农民光种水稻没法养活自己。原来日本政府从农民手里高价收购稻米,低价卖给消费者,国家亏损越来越大。受西方生活影响,日本国民从大米主食趋向了多样化,于是出现大米过剩。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鼓励稻农将一部分水稻田改种其他农作物,以达到粮食供需平衡。

  我跟随河崎夫妇下了几次地,渐渐进入了乡间生活的轨道。

  第一次下地干活被安排在菜园里。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我戴上草帽和围巾,正弯腰从沙土下挖出一束束花生,突然眼前出现一群嗡嗡乱叫的野蜂,我急忙用毛巾捂脸,想赶走它们却招来一次又一次蜂拥而至,于是慌不择路边跑边喊,希望有人赶来救我。可是除了寂静的树林,方圆数里竟不见人影。幸得拼命逃遁,终于摆脱野蜂可怕的追逐。我一屁股坐到地上,意识到乡间人少得可怕,留守的几乎都是暮年老人。回到村里,我见到人就主动招呼,他们一个个挺起腰眉开眼笑地跟我对话。

  一家有名杂志,封面赫然写上:退休的人,为生命寻找一种生活方式。归乡种田,一种怡然清澈的快意穿梭时光。

  我与茨城乡村一来二往,渐渐知道现代人说这些话是有些尴尬了。日本农业高度机械化和少子化,几乎抹煞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耕时代的神话。

  我多次想起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的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该书描绘了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和所思。我问自己,如果我置于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木屋,我能否完成一次生命的轮回?

  我听见心底发出了另一个声音:“这里没有瓦尔登湖”。我想写诗,却写不出来。那文字里的气场,这里没有出现过。

  这一年里,河崎明显衰老了许多。有一件事让我知道,其实现在乡下这个样子他们也不喜欢。起因是果园收获了一整车成熟的毛栗。毛栗是以长棍打下来,然后用脚上穿的特殊靴子用力踩,毛栗外壳裂开,滚出板栗。一个下午打下来,几个人精疲力尽。处理这么多的板栗成了令人头疼的难题。由于不懂得怎样保藏,眼看栗子一点点地烂了,我一下子就抑郁了。

  河崎告诉我,每年收获栗子,因品种问题,他们非但卖不出去,还要倒贴不少钱打包寄给亲戚朋友一起分享。大多数瓜果蔬菜,也有一半是自掏腰包免费送人。这样,除了满足自给,还有多少怡然清澈的快意会穿越他们的晚年生活呢?

  第二年春天我再去茨城乡下,向河崎家告别。在日本寻找瓦尔登湖的梦想到此结束。那时,听闻日本大米开始出口中国,我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一线曙光出现在眼前,河崎说,感谢中国,日本大米有救了。

  我吃了将近30年的日本大米,一直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大米。不光是我这么说,买日本大米的中国顾客也这么说。

编者按
在日本农村寻找瓦尔登湖
大地之子穿山甲
珍贵的柿子
葡萄酒乡回味长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