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院路上的“高校圈”被一件事“刷屏”了:那就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若干同学共同发起,“众筹”200万元巨资开设的一家餐厅——“后会友期”。虽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下高校的“热词”,但是如此“真刀实枪”地巨额投入,并且涉及的“投资方”如此之多,在北京高校中尚未多见。一家小餐厅,究竟为什么如此“吸金”?
300平方米餐厅
卖的就是“创意”
这家餐厅店面目测约300平方米左右,被分隔成里外两间,餐桌一律是简约的木质桌椅。靠里间墙面的书架上,摆放着一些日本漫画册及卡通玩偶;墙上还贴着自制地图,标明了餐厅及其周边高校的位置,下方有一行醒目的字:“学院路上的饭局被我们承包了。”可见其“目标顾客”的明确定位。
餐厅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的大三学生小潘告诉北青报记者,该餐厅主打创意中餐,卖的就是“创意”,一道炸蘑菇在这里叫“小菇炸了”,36元一份,其“创意点”在于引入糖浆作为配菜汤汁;而一道脆炸香蕉则被赋名为“你不知道我香蕉”,28元,炸透的香蕉和红薯丝“混搭”,别有一种“味蕾刺激”。这道菜还是该餐厅人人必点的“主打菜”。
“菜名都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想的,应该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小潘一边说,一边端起盘子,招呼客人。很多人都是冲着在大学校园中口口相传的“众筹”这个字眼慕名而来的。据统计,当天中午,餐厅共接了40单生意,流水收入近1万元。
十余高校挨个走访
“路演”筹来200万元
小潘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学校附近开一家餐厅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问题是如何获得启动资金。作为学校创业社团的骨干,小潘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大四学生小滢一同想到了时下特别时髦的“众筹”,其中最“吸睛”的口号就是:最少只要投入1000元,就可以拥有一家“自己的餐厅”!
虽说名气有了,但是这两位创业者却发现,大部分同学投资仍然十分慎重。于是,小潘、小滢和后来加入创始团队的其他几名小伙伴精心制作了PPT,十余高校逐一“路演”宣传,把餐厅的经营理念、运营模式、众筹设想、股东权益、监管机制等方面内容一一向同学们讲清楚,细心的小滢甚至把已经设计好的几道菜品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除了这些,肯定也要跟大家讲讲‘理想和情怀’的。我们不是单纯地要开餐厅,而是大学生创业,你加入众筹支持我们也就是我们的一分子,这家餐厅就是每个人心血的结晶。”小潘笑着说。
“从去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的感召下,大学生们众筹热情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半个月我们就筹到了百余万元,三个月下来众筹款大概有近200万。”小潘告诉记者,“大学生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投资者心态各异
大多数人想“试一试”
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阿南是“众筹”方之一,他先从1万元投资追加到5万元投资,他说:“风险肯定是考虑到了,但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不能因为害怕损失就不去尝试了。”然而,像阿南这样的投资者毕竟只占少数,学生股东中的大部分投资金额集中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
小潘表示,面对同学们的顾虑,他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也考虑过很多保障措施。比如,他们会与每一位参与众筹的同学签订合同,合同中明确其参与分红的形式、金额、保障措施等内容。按照合同规定,餐厅经营收益的77%将用来发给众筹的股东,按照其投资比例,以现金的形式每半年分一次红。
作为被小潘及其团队“特聘”回来的“专业人士”,已经有十余年餐饮业经营经验的Z先生目前专门负责餐厅的后厨事务。“看到这群孩子们这么有热情、有理想地去做一件事,我很受触动。”Z先生告诉记者,“餐厅的每一名厨师都是我亲自挑选的。我以前做过餐饮,可以帮这群孩子少走些弯路,把餐厅经营好。”
(据《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