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21日 星期一

牧区里的两会故事

陈 莉 张 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1日   第 06 版)

  边防民警深入牧区宣讲两会。
  张 佳摄

  初春的新疆大地乍暖还寒,但逼人的寒意挡不住各族群众心中的热情。两会期间,笔者走近位于新疆西北部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境牧区各族牧民,聆听他们有关两会的故事。

  “听”两会时代

  “以前每年开完两会,我们和政府干部都要带着报纸到牧区去,给大伙读报纸、讲政策……这是那时候的照片。”3月4日,在该州温泉县扎勒木特边防派出所档案室,所长马新博展示着收藏的照片资料。

  两张照片上标注的时间分别是2005年和2008年。第一张画面里,十几名牧民围坐在草地上,两名民警和一名政府干部手拿报纸,正向大伙讲解着什么。第二张画面里,一座毡房里,几名牧民和两名民警围着一台收音机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这两张照片是边境牧民关注两会的缩影。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境牧区生活着大量哈萨克、蒙古等民族的牧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牧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通电,也没有通讯信号,牧民们要靠“听”民警和政府干部读报才能了解两会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牧区分布分散,民警们来往奔波,宣传两会往往要持续到3月底,牧民们听到的已经是“旧闻”了。后来,当地政府和边防派出所向牧民发放收音机,并在牧区建立简易通信基站,大伙终于“听”上了 “新闻”。牧民们就这样听着两会,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看直播时代

  “以前在山里放羊,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从没想过能像现在这样看上电视。”3月5日,在扎勒木特乡浩图尔哈牧民定居点,哈萨克族牧民木合塔尔正和家人一起收看电视上的两会直播。

  据扎勒木特边防派出所民警、浩图尔哈管区民警巴克江介绍,已经58岁的木合塔尔是“听”两会时代的典型代表。他原来在温泉县境内的卡昝河谷放牧,常年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看电视是一种奢望。2009年前后,当地政府大力推行安居富民工程,由政府和湖北对口援疆机构出资,为牧民集中新建抗震安居房,并配套建成了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边防派出所所属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防支队则依托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了覆盖整个边境牧区的通讯设施。

  随后,无数个像木合塔尔一样的牧民结束了游牧生活,陆续住进了有长明电、有稳定通讯信号的新房,牧区逐步走进了两会“直播”时代。

  看“门道”时代

  定居后,牧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年一度的两会也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边防派出所及时抽调精通双语的民警担任翻译,重点向牧民讲解两会关于民生的新政策。

  近两年,牧民不断从两会出台的政策中获得实惠。2014年,他们从两会了解到国家关于孩子上学的相关政策,通过及时沟通,牧区的孩子得以进入小营盘镇和博乐市的中小学校就读。2015年,他们从两会获得医疗改革的信息,在管区民警的帮助下积极争取支持,在牧区建起卫生院,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愿望。

  牧民们不断“升格”的两会经历,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了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国家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接地气的两会不但吸引着大都市里各个阶层的眼球,也越来越多地为基层的民众所关注。从首都人民大会堂传出的声音,通过电波的传递,温暖着遥远边疆各族人民的心。

牧区里的两会故事
两会精神进天山
田间地头讲两会
图片报道
南疆军区嘉奖“好军嫂、贤内助”
盲人也能“看书”了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