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唱歌的方法来说故事,在西方国家成为歌剧,在大陆叫京剧,在台湾则有歌仔戏。
清末民初时期,宜兰流行着一种传自福建的民歌小调。有能歌善弹的人将这些民歌改编成有故事的歌曲,并以轻便方式自拉自唱。从抒发感情的弹唱变成一种有角色对白,有乐器伴奏表演,随时唱演起来,这样的表演方式就是“本地歌仔”,相传发源于一个叫“员乡头”的小村子。
最早表演本地歌仔的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以竹竿围成表演区就地演出。有一次,庙会酬神戏刚演完,舞台上空空的,表演歌仔的演员借机跳上台去唱演一番,想不到受到观众的热烈喜爱。就这样,歌仔戏从泥土地走上野台表演。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歌仔戏剧团应各地庙宇之邀,演出答谢神明的野台戏。
歌仔戏曲调好听易记,唱白浅显易懂,逐渐从乡村走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