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19日 星期六

“双创”:全民创业的梦想盛宴(创客文化系列报道之①)

本报记者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19日   第 11 版)

  大 巢作 新华社发

  创客们在浙江省义乌市的共济创客空间书吧阅读、上网与交流。
  龚献明摄(人民图片)

  在西藏共青团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成果展上,普赤展示传统手工藏靴。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开栏的话】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说:“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大众创新创业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从最初的“个体户”出现,到“铁饭碗”“下海”,再到互联网创业,直至如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历了四次创业潮。每一次创业潮都与时代背景相调合,生成独特的文化。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一大批创客,必然形成一种创客文化。当下,一种执著梦想、专注创新、超越自我的文化正在形成。为此,本报推出三篇系列报道,深入剖析创客文化。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是创客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这个“万一”真的发生了。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注册企业!这是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给出的数据。

  在中央层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连续两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地方层面,各类众创空间大量涌现,并获得政策重点扶持;在个人层面,无论年龄、身份,梦想找到了起飞的平台。“双创”,正在给中国带来一场全民创业的梦想盛宴。

  1

  为梦想而行动

  以前,当一位12岁的小学生说:“我想发明《星球大战》里的‘光剑’。”大人多半会付之一笑;当一位69岁的老人打算创业,并从事高科技研发的时候,家人很可能劝他“省省吧”。

  而现在,他们的梦想得到了家人与社会的支持,因为他们是创客,是一群追逐梦想的人。

  在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教室里,12岁的华行简张口便是“超弦理论”“核聚变小型化”等物理名词。他说,要造出《星球大战》里的“光剑”,首先要做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这些话,并非这位小学生信口开河。

  2015年10月,K12少年创客马拉松上,华行简的3D温控水杯斩获了“少年工程师奖”。“我做的这个是基于Arduino系统的3D温控水杯,当温度达到上限时,可以用红灯来显示,提醒婴幼儿和老年人注意温度。”华行简用极快的语速介绍说。

  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M6创意园,69岁的马斗亮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这位老人带领公司员工,一同研制出了“华夏盾”——一种产品防伪码。如今产品已经在山东、江苏、河北等省份逐步推广。

  在很多人眼里,老人应该跟琴棋书画打交道,而马斗亮不一样。马斗亮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解决产品安全问题。于是,他毅然走进了“众创空间”,成为一位与高科技打交道的创客。

  无论年龄、地域、身份,在创客的空间里,人人都有机会。“梦想家+行动派=创客君。”北京车库咖啡投资合伙人金子森这样总结。

  2

  为梦想而回归

  当年为梦想而出国,如今为梦想回国。回国做创客,成为越来越多海归的选择。

  在位于中关村的北大创业孵化营里,张弓的经历很引人注目:曾经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大数据专家。张弓的梦想,是由小时候的一则广告引发的。“我在一个广告里,看到了发射航天飞机的画面。从那时起,我就梦想长大后能从事航空航天或者地球科学相关的工作。”张弓说。

  2007年,张弓赴美深造,一年后,进入NASA国家实验室从事环境大数据研究和分析处理工作。在观察到中国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后,2015年7月,张弓毅然放弃国外令人羡慕的工作,选择了回国做创客。

  现在,张弓仍然从事着他梦想的工作。他的团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打造了一个环境大数据系统,用于环境实时监测和预报,并已经与国内多个地方的环保部门和企业开展了合作,还成为了一些国际企业的合作伙伴。

  据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超过70%的在外留学人员表示学成以后要回国,“双创”无疑给这批年轻人创造了追梦的机会。

  去年年底,在第二届青年海归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需要一大批包括“80后”“90后”在内的海归优秀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和主体作用。

  3

  为梦想而坚守

  “人人皆可创业,但未必人人可创业成功。”在北京中关村的咖啡馆里,一位资深创业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乐视体育首席执行官雷振剑也坦言:“创业是特别特别苦的事情。所以,梦想的支撑力很重要。”

  的确,许多成功的创客有一个共识:光有梦想不够,还要为梦想而坚守。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5年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TOP10”榜单中,有一个年轻的团队——优蜜移动。这个由一群“85后”理工男组成的团队,在创业之初,曾经有过一段十分艰苦的经历。

  当初,优蜜开发的手机游戏,由于缺乏盈利和变现方式,每个月收入不足300元,团队成员基本没有工资,甚至要倒贴。炎热的6月,为了节省电费,他们不开空调。每次吃饭,统一订最便宜的盒饭。几个小伙子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程序! 但让他们没想到是,这些敲打出的代码,如今创造出了几十亿元的市值。

  在浙江杭州的梦想小镇里,有这样一条标语:“你的梦想,是否只是说说而已。”小镇里的创客们经常受到这句话的激励。确立梦想,坚守梦想,这是创客的必修课。

  刊头设计:潘旭涛 

“双创”:全民创业的梦想盛宴(创客文化系列报道之①)
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中华家训·修身
图片报道
古法炒制碧螺春
中国书画艺术基金
海口创作基地成立
图片报道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