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27日 星期六

青海省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

古老的彩陶流成河

本报记者 何 聪 王 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27日   第 08 版)

  柳湾彩陶博物馆展厅一

  著名的564号墓

  人像彩陶壶

  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宁静的乡村深处,有个我国最大的以展示彩陶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柳湾彩陶博物馆。

  走进柳湾村,一个外形巨大的彩陶盆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彩陶盆的内壁上绘有3组舞蹈人花纹,5人一列,共15个舞蹈者,手足相接成圆圈,刚健中不失柔和,展示着高原先民优美的体态和轻盈的舞姿,洋溢着活力与喜乐。

  彩陶是中华文明之源,是华夏文化精神之根,是人类童年的记忆。这里的彩陶主要反映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青海地区繁荣的彩陶文化,展示我国彩陶文化鼎盛时期的风貌,是了解青海历史文化、研究甘青地区史前文化的重要场所。

  彩陶王国,源远流长

  人头像彩陶壶、方形彩陶器、彩陶靴、大量的蛙纹彩陶罐、提梁罐、鸮面罐……在展示大厅,一件件精美的彩陶器,让人流连往返。陶器是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表面大多为橘红色和紫红色,配上黑色线条的几何形花纹或动物形花纹,看起来光泽艳丽。彩陶把器形和优美的花纹融为一体,不但是制陶工艺发达的标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

  这些彩陶器和一起展出的骨制刀、叉、勺以及大量的磨制石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高原地区空前繁荣的彩陶艺术,让人沉醉在绚丽的彩陶王国中。

  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而乐都柳湾则被称作是“彩陶的故乡”,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

  据博物馆研究员张建军介绍,1974年春天,柳湾村民在挖水渠时发现了彩陶陶罐。随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考古队经过7年艰苦的发掘和整理工作,在这里共发掘墓葬1730多座,文物近4万件。包含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4种古文化类型,展示了距今约4600—3600年的历史长河中,柳湾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果实,揭开了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氏族社会公共墓地的神秘面纱。

  专家认为,墓地全面挖掘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4种文化类型墓葬的分布规律和时间先后顺序初步清楚了,为研究私有制的起源与阶级的起源等有关问题,提供了一批较新、较好的实物例证。

  柳湾墓地马厂彩陶不但以数量和花纹著称,而且一部分彩陶壶的腹下部,绘有各种不同的符号。“这些符号是陶器制造者的记号?氏族的徽号?还是我国最原始的古文字?时至今日仍旧是个谜。”张建军说。

  保护彩陶文化 ,传承史前文明

  参加过柳湾考古发掘的作家张承志,后来在其《北方的河》中曾说:“在湟水流域,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而在柳湾博物馆,它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柳湾彩陶博物馆于2002年5月28日建成,2004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583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上下两层。馆藏文物共37925件,彩陶就占一半之多,这些彩陶以其造型多样、制作精美、数量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

  彩陶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览是彩陶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墓葬的复原陈列是彩陶博物馆的最大特色。陈列分三个单元,从柳湾先民的生活状态和劳动艺术创造及埋葬习俗,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柳湾彩陶文化的魅力。

  张建军说:“对彩陶博物馆来讲,仅仅收藏、保存作为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载体的彩陶文物还是远远不够的。”他透露,柳湾彩陶博物馆将规划、设计、开发博物馆西侧的生活遗址,建成柳湾彩陶文化产业中心,使产业中心具有柳湾原始社会生活遗址展示、彩陶隧道、柳湾原始部落演艺、旅游纪念品展销和多功能休闲等功能。

  “10年前,因为展陈手段、技术条件、材料等限制,造成了展线不流畅,展柜陈旧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博物馆的装饰审美要求。因此,这几来,我们完成了展厅的改造和重新装修布展。”张建军说。

  一直以来,柳湾彩陶博物馆不断丰富大众文化口味,积极举办馆际展览交流,在多个城市先后举办“江河源头的彩陶王国——青海彩陶展”和“人类史前文明——青海柳湾彩陶展”活动近10次。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地举办彩陶外展活动中,参观的观众达到了近7万人次。

  (本文照片均由何聪摄)  

民族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古老的彩陶流成河
南海渔民的“博物馆”
责编:苗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