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

文明是副产品

郑也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26日   第 11 版)

  我的模糊记忆尚可,精确记忆很差,脑子里的电话号码不超过5个。印象中,作为学术概念的“副产品”很早就扎根我头脑中,最近整理1991年开始写作的旧作《代价论》时,才发现书中赫然记录着这一思想的萌芽:

  如果像杜尔凯姆所说,最初开始分工并不是为了增加财富;如果像费孝通所说,族外婚初行时人们不会认识到它会增加种族体质的优势,就可以说“财富的增长”“体质的增强”只是人们抱着另一目的行动的副产品。我们反对目的论,绝不是说人不应抱有目标,选择一种手段必是企图达到一种目标,我们不赞同的是为无生命的事物提出一个它所追求的目标,把一事物形成后发挥的某种功能——很可能是其副产品——说成其产生的原因、其存在的目的。

  12年后,“副产品”从占有一席之地的一个学术概念,提升到图谋日后研究和写作的主题。2003年我在人民大学授课中谈到:

  华裔大数学家陈省身曾在演讲中说欧几里得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空间中只存在5种正多面体……最后一个是由20个三角形组成的正二十面体。但大自然中一直没有发现一个自然生物或是矿物质的结晶形状是正二十面体。这意味着,正二十面体只存在于人的思维当中。但是到了今天,这个真实世界里存在的正二十面体和欧翁脑子概念里的那个正二十面体遭遇了。前沿的数学成果,要在多少年后走向应用,造福于社会呢?通常是三五百年吧,有些甚至永远不能走入实用。反过来说,最实用的东西也意味着最常规的东西。一亩地多产几斤粮食,多实用啊。但如果人类眼睛只盯着农业,那就连农业都发展不了,因为农业的发展依赖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我们开发了很多暂时看起来无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最后可能转化成一个个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

  文字原来是干什么的?部落要打仗,风险太大了。打不打呀?来算一卦增强信心。于是在篝火上烤起牛肩胛骨或龟甲,依据裂纹预言一下,并记录下来。它后来被称作甲骨文。可以说,文字产生于一种无用之学。如果当年的部落首领都高度实用,那就没有巫,没有甲骨文,没有日后的文字。文字出台时用处狭窄,后来才光大。人类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副产品”造就的,不是有直接用途的那些东西造就的。

  《文明是副产品》是2013年开始动笔的。最初还包括城市、电影、青霉素、伟哥、快乐等。我在北大开中国高校讲授《幸福导论》课程之先河,却屡屡回避这类研讨会。因为我以为,幸福是投身于一桩你所热爱的较大事务的副产品,将幸福作为目的是追求不到的。读过迈尔斯的《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一书后,重心转移到外婚制、农业、文字、纸张的起源这些人类早期的最伟大发明,思考人类文明产生之主题愈加凸显。

  构成文明之起源和支点的农业、文字等,均为副产品,且今天诸多最伟大的科技发明常常依然是副产品。目的性行为的结果必在意料之中,意料之中成果的开创性有限,难以成为文明的发轫和转折点。

  (此文为《文明是副产品》后记,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明代的长篇小说(品味古籍)
名作家为何纷纷涉足少儿图书?
爱书妙语
文明是副产品
“更路簿”展示中国经略南海信史
张虎生:60年始终在路上(书人书事)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