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20日 星期六

湖口看山水

查炜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20日   第 07 版)

  远眺石钟山

  湖口做县名,实在是信手拈来:县城关口正位于鄱阳湖入江处,整个县域大致也囊括鄱阳湖口东北一带,符合依山形水势命地名的传统。

  古往今来,慕湖口名而来的游人不可计数,也不乏陶渊明、白居易、黄庭坚、陆游这样的文墨之客。当然,湖口之胜又在于石钟山,事实上“石钟山”之名在郦道元《水经注》里已然提及,但使其声名鹊起的,却缘于《石钟山记》。公元1084年,贬谪路上的苏轼自黄冈顺水而下,送儿子苏迈去往德兴县尉任上,第一次驾临湖口,宿山僧野寺,长夜茫茫,竟萌生夜游之兴。可能还是对“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甚感疑惑,又怪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自以为深得之”的草率,便偕子泛舟水上,要探“石钟”来历。“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恍然大悟!从此湖口侧畔的这座石山天下无人不知。

  山委实不高,海拔60余米。山门题“江湖锁钥”大字。东坡石像也不十分高大,却须仰视。拾级而上,环境幽远,颇具古典气质。过石钟亭,至怀苏亭,园林和山势巧合妙转,充分拓展了这1平方公里空间:哪儿该有亭、台、楼、榭,哪儿该有山、石、草、木,都有陈设构建。因此自南麓登山以来,满山景观密实但不芜杂,层次感极强。入绀园,过船厅,驻足花戏楼,处处表明石钟山大有来头:名人碑刻、摩崖,名人遗物遗迹,乃至昭烈祠、报慈禅寺等。

  看湖口绝佳处,世人以为江天一览亭。我却首选清浊亭——一座黄色穹顶凉亭,此地对于熙来攘往的游人真是僻静。亭非老亭,却有古韵,混凝土浇筑的基础深深扎在悬崖间,如悬在山腰,又似嵌进石壁。仰望,葱茏的树荫掩映红瓦粉墙,人便有寄居半空的错觉;俯视,下临千仞崖壁,看来往船只如过江之鲫,不绝如缕;侧观,以上石钟山为参照,绝壁森森,斧削刀劈,硬骨铮铮。设想在右边湖水留白处落一款,活脱脱一幅水墨山水图。看得久了,大面积的水色终致江洲、江船、航标等物象轮廓模糊起来……

  泛舟水上,方如梦初醒。游船一俟离开码头,便如脱缰的野马犁开千重浪。浪头浮玉,迸雪溅银,湖水是接近翡翠的绿,在阳光下有玻璃质地:晶莹通透。人在舷边,感觉周遭的水涌来,甚或与人比肩,无边而磅礴,但人却没有片刻的眩晕。游船仿佛不是行驶在水面,而是被行船激起的浪花托举。

  远望石钟山,上削下宽的山体,配上浑圆的山体曲线和山脚整齐的吃水线,的确是一座巨钟倾覆在水面。有人考证石钟山的确是一座中空之山,真是有声有色有形,造物绝不会以偏概全呀!从水中看山有别于身在石钟山中,在水上看水也如置身幻境:大江在身边旁若无人地流,生生不息;鄱阳湖挟信、赣、修、鄱、资五水的蓄积将自己托付与长江,倾尽所有,还有什么样的馈赠能如此无私?再仔细看,江湖融合处已无明显界限,水色调和,从此不再泾渭分明。

把心遗失在海德堡(国人看世界)
老家门前,又见绿水清波
元宵节搅热周边游
湖口看山水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