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热”正在席卷中国。数据显示,2015年仅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就达到134场,比2014年增加了83场。城市竞相办赛、跑友积极参与的蓬勃景象,显示出国民的运动热情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
近日,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根据舆情热度、赛事级别、赛事设置、奖金设置、参与程度及专业性等6大项指标评分后,北京马拉松、厦门国际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位列前三甲。
全民跑马热情正浓
排行榜显示,2015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可谓“全民参与”。
在项目设置上,设置2—3个项目的赛事占到3/4。很多赛事考虑到参赛人群的差异性,设置了不同距离和不同年龄组别的比赛项目,以满足参与者多元化的参赛需求。
在参赛人数上,约150万人次参与了去年的134场马拉松赛事,比2014年增长了1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非一线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也吸引了大量跑者:郑(州)开(封)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达 4.9万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也有超过4万名跑者参赛,均超越了北上广深的马拉松赛事。
数据显示,人们对于全程马拉松赛事的参与热情明显高于半程。全程马拉松赛事设定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赛事有6个,包括北京、厦门、上海、杭州、广州、无锡,而半程马拉松赛事超过1万人的只有2个,分别是扬州和苏州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
对于“全民跑马”的盛景,《跑者世界》中文版编辑部主任李瑛认为,跑步迎合了百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而且跑步不受太多场地的限制,既可以一个人跑,也可以两三个人组团跑,还可以大家一起跑。
各地赛事别具特色
此次评选,兰州和东营的马拉松赛事进入前10名,充分说明西部地区和新兴赛事也能通过自身努力和创意实现超越。大都市和一线城市因其特有的文化景观和历史底蕴令跑者流连忘返,山地高原乃至沙漠、江河湖海等自然美景,也使跑者心驰神往。
其中,太白湖、兴凯湖、后官湖、金鸡湖马拉松赛依托湖泊让选手体验参与的惬意;大连长山群岛马拉松赛、南京山地马拉松赛、宁德三沙山地马拉松赛立足山地,让参赛者在奔跑中挑战自然;微山湖湿地马拉松赛、泗洪生态湿地马拉松赛将湿地生态理念注入赛事;长春净月潭森林马拉松赛、崇明森林马拉松赛则使奔跑成为一场特殊的旅行……
去年,有49场马拉松赛事首次举办,马拉松越来越受到各地的欢迎和认可,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名片。马拉松运动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结合城市的文化底蕴、秀丽风光,使得马拉松赛事成为城市形象宣传的绝佳载体。因而,各项马拉松赛事在宣传平台上发力,利用多种手段打造明星赛事、吸引高水平选手参与。
赛事认证仍在路上
排行榜数据显示,只有北京、上海、厦门3项赛事完成了道路认证、赛事认证、中国田径协会认证和国际马拉松长跑协会认证。经过认证的马拉松赛事比例极低,说明中国马拉松赛大多处于草创阶段,还没能顾及国际认证等专业化事项。
体育产业专家、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认为,办赛历史是影响赛事认证的重要原因。迄今为止,北马举办了30多年,厦马只有10年的历史,而国际上的大型马拉松赛事都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赛从 1897年就诞生了。
很多历史悠久的赛事虽然也追求业余选手的参赛规模,但彰显优异成绩和汇聚顶尖高手,始终是多数马拉松品牌赛事的追求目标。
迅速爆发的中国马拉松赛事显然还不具备快速追赶纽约、柏林、伦敦等品牌马拉松赛事的条件。这种不足鲜明地体现在专业选手和特邀选手的数量方面。而打破赛会纪录乃至世界纪录也与特邀和专业选手的多寡高度相关。在排行榜中,只有7%的赛事打破了赛会纪录。
先支起摊子就开业,让马拉松赛事寻找机构认证、媒体传播、合作伙伴等大事尚未摆上议事日程,中国多数马拉松赛事尚处于专业化的起点。
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马拉松还将处于布局和准备的阶段。中国的体育产业,包括体育赛事,真正要规范化、专业化,甚至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