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同意设立长春新区的批复》,长春新区成为中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综合功能区,在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地方发展具有巨大作用。那么,已有的17个国家级新区功能各是什么?角色怎样定位?
近半数服务“一带一路”
国务院的批复明确了长春新区的定位:“要把建设好长春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自从2013年9月、10月,“一带一路”被提出以来,新批复的11个国家级新区中,有5个新区承担着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任务。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而17个国家级新区与国家战略高度吻合。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云南滇中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即使是早期设立的天津滨海新区,一直以来也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承担扩大开放任务
每个新区有一个或几个相对主要的职能。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获批复,紧接着,2016年2月,长春新区又获批复,两个新区同处东北地区,无疑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向本报记者表示,东部新区主要承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责任,而西部新区是创造新的增长极。
除了特色职能外,每个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职能——扩大开放。例如,除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外,长春新区的职能之一是“深化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哈尔滨新区定位于“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福州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即使是地处内陆的湖南湘江新区,国务院对其的批复中也明确要求“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新常态下大有作为
在近期召开的各省级“两会”上,国家级新区是热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8个省份提出申报国家级新区。
“新区主要是行政区划调整的一种措施。国家级新区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并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向本报记者表示。
此外,也有分析认为,国家级新区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少,对地方而言,其价值在于通过品牌效应吸引投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级新区可以有更大作为。在福州新区成立4个月之后,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说,新区大都位于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显然,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上具有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