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30日 星期六

馆藏精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30日   第 08 版)

  端石千金猴王砚

  清代金漆木雕如意

  鱼龙(全家福)

  景德镇窑青花纹玉壶春瓶

  青铜盉

  陈容《墨龙图》

  端石千金猴王砚

  砚长25.5厘米,宽17.6厘米,厚2.7厘米,端溪老坑大西洞石。

  石色紫蓝,石质细腻,石品花纹绚丽。砚堂中有大片鱼脑冻,形似猕猴,侧蹲回首,栩栩如生。砚工因材施艺,将砚面及砚背巧妙设计为花果山、水帘洞意境。砚右侧镌隶书铭文:“千金猴王砚。光绪壬辰禺山何氏闲叟珍藏。”砚左侧镌隶书铭文:“郭兰祥作砚,项信南刊字。”郭兰祥为肇庆制砚世家郭家传人,郭家曾为宫廷制作贡砚,项信南为广州雕刻工匠。

  老坑是端溪诸坑中出产最佳石材的砚坑,也是采石难度最大的砚坑,历代为官府管辖。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主持开采老坑大西洞,出产一批上佳石料,被后人称为“张坑石”,此石或为其一。此砚石奇、工巧、身世传奇,是传说中的清末广东“三大名砚”之一,也是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清代金漆木雕如意

  长34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如意原为古代寺院中僧侣所用之物,形似手掌,可用于抓痒,后来演变成三镶如意头形。明代,如意已失去实用性,成为书斋文房的器玩。后来又逐渐发展为富贵人家新春陈设祈福的祥瑞之器,是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贡的应备之物。此摆件以一块整木雕成,一束连枝盛开的牡丹花,三朵大小绽放的牡丹花依次排列镂空雕成如意形,花枝叶蔓间雕饰了两朵含苞初放的花蕾作点缀。作品写实生动,髹漆贴金箔工艺更显富丽堂皇。

  鱼龙(全家福)

  时代为三叠纪,产地贵州。鱼龙类在距今2.5亿年的三叠纪早期开始出现,并一直生活到距今9000万年的白垩纪中期,其体形与海豚十分相像,头部向前延伸形成一个细长的吻,向后与躯干靠得很近,中间没有明显的颈。背部和尾部都具有坚硬的鳍,腹部前、后各发育一对桨状的前鳍和后鳍。鱼龙肢体结构清晰、化石形成的画面构图精美,对于探索鱼龙的生态习性、亲子行为、进化与发育,是否卵胎生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景德镇窑青花纹玉壶春瓶

  据说玉壶春瓶因苏东坡诗句“玉壶先春,冰心可鉴”而得名,造型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宋代定窑、汝窑、耀州窑、磁州窑普遍烧造。元至明、清历代也多见。景德镇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除玉壶春瓶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青铜盉

  盛水的礼器,商代已广为铸造,其制作工艺采用的是模范铸造法。盉身似鬲,敞口外侈,高束颈,鬲式腹,肩部铸龙首长流,腹下置分裆鬲式三足。盖与颈部分饰龙首纹和变形回纹,鬲腹三面同饰勾连云雷纹,三组勾连云雷纹间皆以一条竖向夔龙为边饰,而肩部一条斜向的云雷纹,则巧妙地将颈与腹部隔离。执由两片镂空的夔龙铆扣而成,中间相连的小圆柱体为铆钉,圆柱体铆钉与盉身铸造的小龙咬合而构成了一柄完整的鋬手。该器是青铜制造鼎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器型在广东是首次被发现,这一重大发现扩大了西周文物出土的范围,它为研究我国岭南地区先秦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陈容《墨龙图》

  陈容,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诗文豪壮,暇则游翰墨,善画龙。其龙虽在墙壁绢素之上,却能见飞跃,盖得龙之真也。

  现存世之陈容龙图数量甚少,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及日本等地,粤博所藏陈容《墨龙图》为双绢拼成,图绘一龙腾云驾雾,昂首瞋目,张牙舞爪,极其威武雄奇。龙身细笔勾染,云气粗笔涂抹,如翻江倒海,强烈地衬托出龙的非凡气概。作品笔法雄健,乃其传世作品中罕见之鸿篇巨制,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互动体验受青睐(展馆新气象)
“月光宝盒”诉说岭南风情
馆藏精品
责编:刘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