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非医疗合作的开展,华人医生不远万里来到非洲提供医疗援助,有人与非洲人民结下了家人般的情谊,有人甚至把家安在了非洲。
今年50岁的秦喜胜担任中赞友谊医院院长已经超过10年,在此期间主刀各类手术4000多台。在他和其他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这里从他刚来时只有10张病床、日接待量仅20人的小型医院逐步发展为目前9个科室、年服务近4万人的综合型医院。由于当地的医疗水平落后,原本是骨科专家的他,不得不兼顾其他科室的病患,充当起“一专多能”的“顶梁柱”。
由于医护人员较少,很多时候秦喜胜一天要做六七台手术,站立时间超过10小时。
2005年,在主动放弃了回国机会后,秦喜胜还说服了同为医生的妻子李海莲到赞比亚工作,把“家”搬到了赞比亚。10年来,夫妇俩精湛的医术得到了当地人民的交口称赞,秦喜胜更是被称为“中国白求恩”。
成为白求恩那样的医生也是63岁的徐长珍大夫儿时的梦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前后共参加过4次援非医疗队,累积8年时间里,她和同事一起接生的胎儿达4万多名,抢救了近800名危重病人。
徐长珍第一次回国后,非洲人民念念不忘,阿尔及利亚大使馆两次发邀请函点名邀请她再去。为了感谢她的帮助,由她接生的许多阿尔及利亚孩子都被家长取名“西诺瓦”,意为“中国人”。许多人亲切地称她为“徐妈妈”,把她视为自己的家人。
在埃博拉疫情被广泛报道前,华人医生曹广正在几内亚参与援非医疗。在一个普通的下午,他接诊了一位高烧不退的病人,没想到几天后这位病人被确诊为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另外两位当地医护人员相继殉职,死亡阴影也笼罩在了曹广的身上。安全度过隔离期后,他婉拒了领导让他提前回国休养的建议,决定继续留在几内亚救死扶伤。他的妻子也是医生,对于他的决定给予全力支持,鼓励他继续努力工作。
时至今日,还有许多华人医生活跃在非洲医疗工作第一线。正是有了他们跨越国界的无私付出,将非洲视为自己的“家”,非洲的医疗情况才有了不断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