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收藏和参观,而是要让观众参与进来,去体验去感受。”站在云南省博物馆新馆的前方,副馆长戴宗品对记者说道。在他的提醒下,记者才发现脚下踩着的地砖上绘着一幅云南省地图。
走到博物馆入口,是一个由窄至宽的喇叭形,通道上方采用了“一线天”的设计,吊幕的金属板上是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兽形金饰片的图案。“所有的设计都源自云南的历史和文化。”戴宗品介绍。
从进入博物馆开始,这些细节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基本陈列的序厅里,一进门就能看到左右两侧的两面墙壁。右边是一面浮雕墙,用金属铝浇铸翻模,从5.3亿年前到1949年,辅以相应的地形地貌、生物和文物,用17个节点叙述云南的历史;左边是一幅红土地的墙画,意寓云南的生命根植于红土地之中。一抬头,就能看到一组装饰。这组装饰以“层”为基本元素,表现出云南多变的云和唯美的梯田。
为了能够让观众对博物馆的展览有更直观的体验,每个陈列都配有相应的场景还原。在远古云南的展厅里,有大量的恐龙模型,观众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还伴随着恐龙逼真的叫声,可以看到会下蛋的恐龙。在体验馆里,观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把模型拓片带走;“嘎吱嘎吱”地走在木道上,可以欣赏远古时期的雨林;穿过石洞穴,可以去感受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
在近现代史的云南展厅里,展示脉络依照百年历史的顺序,分为“内忧外患”“倚剑南天”“燎原星火”“金沙水拍”“滇迤烽火”“曙光初现”6大主题,展厅空间依主题演绎出“暮色的古城”“灰暗的战场”“黎明的曙光”3大氛围,巧妙地结合不同材质和灯光,述说历史的故事。展厅空间一开始为T形所切割的曲折道路,曲折的墙面,带给观众紧张压迫的空间感,直到最后为开阔明亮的出口,又让观众如释重负,加深参观印象。
陈列展览通过在艺术形式、科技应用和观众互动等方面的大胆尝试,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了。
2015年8月,云南省博物馆主办了《绣罗云裳——海派旗袍与云南服饰展》,荟萃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旗袍、当代精品旗袍以及云南博物馆藏民族服饰和云南本土民族服装。
为了更好地体现不同时空的艺术情趣、鲜明的区域特色,在展览推出当天,模特们身着旗袍和民族服饰,上演了一场生动的T台秀,引得女性观众尖叫连连。这场山与海的对话,直接体现了服饰时尚与传统的碰撞。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博物馆推出《蜿蜒之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展》。为了配合该展,博物馆还特别举办了一次“重走滇缅路”深度体验活动,组织各行业文博爱好者、收藏鉴定爱好者一行33人,去滇缅公路沿线的各纪念馆和历史遗存地去缅怀先烈。
在博物馆大堂上空,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悬空的玻璃盒。这个玻璃盒就是博物馆的体验中心。二层是儿童活动中心,小朋友可以在此参加文化艺术体验活动,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三层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大人们可以在此体验中国文化精髓。
“博物馆的核心不应该仅仅只是让观众进来走马观花地游览一下,它的真正目的在于要用不同的形式去讲一个故事,讲一个历史的故事。”戴宗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