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我行我素 独创风格

——中国美术家《赵梅生画集》序

邵大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31日   第 08 版)

  人们之所以需要艺术,不仅是为了点缀生活,陶冶情操,还有更内在的心灵需求;在艺术的境界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精神的诉求。那么,取何种艺术图景,创造何种境界,艺术界历来派别林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现实派、理想派、抽象派,等等,各有各的理论。只有一点似乎为大家所共识,那就是艺术创作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艺术创作的灵感受客观世界的启发,而不是凭主观臆造。即使主张不表现具体物象、以点线面结合组成美感的抽象派画家,也不反对现实的人生与自然是他们创作的资源。艺术创作的灵感从现实中来,又要异于人们常见的现实,这便向艺术家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善于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及时地捕捉和不断地积累;要善于体会现实的本质,不停止在表面现象的认识上;要善于感悟艺术创造的规律及原理,深入理解其奥秘,而不是浅尝辄止。这些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实为不易。因为对每个从艺者来说,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有盲区,把人引入歧途,甚至使人落入陷阱。这些盲区不仅没有让人警觉的标识,而且还往往堂而皇之地带有桂冠,给人以假象。例如,绘画语言的程式,这是前人立的规矩,目的是引导初学者入门。但前人创造的程式要成为自己的技巧,则需要消化、吸收。向历代大师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学习绝不等于模仿、照搬,而要取其精髓,结合自己的心性和素质,为我所用。大艺术家对后来者总是循循教诲,要发扬独创精神,不要邯郸学步。例如,齐白石反复教育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前面这段话,是我读赵梅生先生画作之后头脑中反复思索而想要说出来的话。因为我觉得,赵梅生几十年的创作经历,正是在不断领悟这些道理,不断调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断寻找个性与传统程式的结合点,努力探寻创新之路。

  毫不夸张地说,赵梅生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是追求创新的一生。

  贫困、灾难、崎岖坎坷的生活之路,是对人的折磨,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大难不死的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才可能有“后福”。出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的赵梅生,经历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民族近一百年来遭遇的种种屈辱与痛苦。他顽强地挺过来了,他把亲历的这些苦难化成激发自己奋发图强的力量。他出生在有文化教养的家庭里,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可是没有机会进艺术院校受正规的美术训练,但这并没有挫伤他从艺的决心,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从事美术教育几十年,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业余美术创作,从普及美术工作做起,尤其是对连环画、漫画涉猎较多,且做出了成绩。他是有心人,他从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及学习造型方法,暗自思考创作原理。他更热爱民间艺术,从质朴、大气、大俗大雅的民间艺术获得许多启发。他有勤勉的态度,踏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前进的方向。他求教于古人,临仿他们的作品,体会传统中国画的观念和技巧,掌握笔墨功夫。他更不断寻找适合他的性格和素质的绘画语言。经过长期的实践,他的中国画创作逐渐走向成熟,近20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达到不凡的境界。

  赵梅生擅长花鸟。花鸟创新较人物、山水更难,因为一是题材有限;二是前人积累十分丰富,有严格的程式。这一点,他有清醒的认识。为了摆脱流行的套路,他立志“要画别人不画的东西”“要画前任忌画的程式”“不画在花鸟中常例的构图”“不画画面中的大杂烩”。上面这两个“要”和两个“不要”,充分说明他的创新价值取向:题材新,构图新,笔墨语言新,画面单纯、整体。我们看他的艺术作品,他确实在这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确实创造了异于他人的艺术风貌。他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较少画古人常画的富贵物象。闲花野草在他眼里一样高贵、富丽。他尤其赞美它们的勃勃生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他用粗犷、有力的笔触和曲折有致的线条,用对比强烈而富有韵味的色彩,表达他对自然万物的真切之情。他有时也画梅兰菊竹,但力求在立意、构图上与古人、同代人拉开距离,侧重表现他们在自然中显示出来的美感。他十分讲究构思,由不同凡响的构思产生异于他人的构图和笔墨语言。他把在漫画创作中积累通过夸张“生情生意”的经验“嫁接到花鸟画中。或显示画面不同与别人画作的视觉效应。”他一反传统花鸟画中主体形象和谐对称的构图,而常常是描写的主要图像成不对称状态,如形状大小不一样的物体在画面上的排列,如斜角形构图,等等。他求构图的奇突,在“奇”中求“正”。奇,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通过背景、笔墨、色彩略加调节,是不对称的主要图像处于力量均衡的构图之中。他说他常用“堵、塞、挤、压”法,以造成画面的张力,并衬映花鸟清雅的风采和神韵。赵梅生用色大胆,敢于用大片墨衬托大片色,或者相反。墨与色对比形成的力量,赋予画面以气势。

  不论构思、立意、造型、构图,甚至笔墨语言,赵梅生得益于古代文物遗存和民间艺术甚多。他对故乡晋地的古代建筑和雕塑十分熟悉、十分热爱,他甚至临写古代雕塑和碑文图像,作为画面的一部分。当然,古代文物对他最大的影响是他们传载的一种宏大雄健的精神力量和浑厚淳朴的表现语言。赵梅生向往这种精神境界,钟爱这种艺术语言,不仅是因为它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更因为他们与他的人生体验和艺术体悟相吻合。这是他敢于我行我素,另辟新径,走独创之路,并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赵梅生虽已步入高龄,他的艺术仍然处于炉火纯青的状态。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它有丰富的人生经历,雄厚的艺术经验积累和有博爱宽厚的胸怀。

悟对艺境
我行我素 独创风格
梅知己 花精神
名家点评
翰墨绘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