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梅知己 花精神

刘大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31日   第 05 版)

  赵梅生爱画梅花,也精于画梅花。细细品味赵梅生笔下的梅花,人们不难发现,他所传神写照的早已不是人们生活中所习见的梅花模样。可以说,赵梅生的梅花图,已经融入了他自身的情感与寄托,是他人生追求与艺术追求的浓缩与升华的结晶。

  赵梅生描绘出的梅花形象,不是陆放翁笔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落寞、冷清与孤寂,而是毛主席笔下“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英雄豪迈。难怪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这样评价赵梅生的梅花:梅生先生前身当是梅,故其落笔得梅之神。昔放翁善吟,一树一梅花,韵味天成,今梅生赵氏画梅,千姿万端以气势取胜。气者,骨也,墨气是也。眉公继儒先生题曰:“骨气是其人,墨气是其艺,”一言以蔽之——画如其人,人品即画品也。

  读出了赵梅生笔下的梅花,更应该读出他胸中的梅花。当两者在欣赏者的脑海中融合为一个形象,赵梅生的艺术精神与追求也便清晰明了。那是他对自然生命的热情赞颂,是他对人之坚强意志品格的尽情讴歌。赵梅生的梅花没有单枝独开的,向来都是花团锦簇,是团结的、是凝聚的、是热烈的、是燃烧的。而这一感情,燃烧在他的梅花图中,同时也燃烧在他其他题材的花鸟画作品中。

  赵梅生不单与梅传神,他笔下的其他花鸟作品同样熠熠生辉。他画迎春花金辉交映;他画紫藤花蓝霞似锦;他画玉兰花映日含笑;他画菊花临风拒霜……他也画禽鸟,有雄鹰翱翔,一试天高;有松鹤独立,静默如仙;有红鳞戏水,悠游自在,有幼雏待哺,童稚天真……

  在这众多的花鸟画作品中,有老题材,同时也有新内容,然而无论是老题材还是新内容,赵梅生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旺盛的生命热情和活力。生活中,我们观人,说“精气神”,而赏画,不同样也是在感悟艺术家内在的“精气神”吗?宋代苏东坡评价文与可的墨竹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这样的诗句,又何尝不是赵梅生花鸟画创作的真实写照呢?

  赵梅生的大写意画作,注重内涵品质,却又自出机杼。而艺术创作的最可贵之处也在于能不与人同却又高于众人。赵梅生所创立的独特的艺术面目与个性是在充分消化吸收了传统艺术营养之后的生发与倾诉,那些来自现实生活的生动感受又使他的作品如同一股山涧清风,和煦柔美,动人移情。赵梅生现在已是80多岁高龄了,而他在这样的年纪,依然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激情和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他从花鸟精神那里所受到的感染与润养。笔者以为,大写意绘画的精髓也就在这里,画家要将自己胸中的艺术灵感化作笔墨,化作色彩,化作那吞天吐地,喷薄而出的神采,也只有这样,画家才能与他所描绘的物象一同淬变升华,同成精彩。正如著名的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对赵梅生的评价,聊聊数语却道出了他艺术的精髓之处:赵梅生从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吸收营养,既学习造型方法,更暗自思考创作原理。他更热爱民间艺术,从质朴、大气、大俗大雅的民间艺术获得许多启发。他有勤勉的态度,踏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前进的方向。他求教于古人,临仿他们的作品,体会传统中国画的观念和技巧,掌握笔墨功力。他更不断寻找适合他的性格和素质的绘画语言。经过长期的实践,他的中国画创作逐渐走向成熟,近20年来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达到不凡的境界。

  正因为有了如此的自觉与自信,赵梅生才能独得花鸟造物的精神。与梅知己,与鹤同春,这是对赵梅生艺术精神的写照,同时也是对他艺术青春长驻的祝愿。

悟对艺境
我行我素 独创风格
梅知己 花精神
名家点评
翰墨绘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