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的老火车头前和爱人留影、和歌星疯狂摇摆、在无台口的小剧场里领悟中国先锋戏剧对后现代生活的最新表达……对于成都众多文艺青年来说,每个周末,一个叫“东郊记忆”的地方总是好去处。
在成都人的印象中,城东曾是成都老工业基地。作为中国工业的大后方和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功勋战斗机“歼6”的发动机、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在此问世,这里承载着成都人半个多世纪的辉煌记忆。
本世纪初,随着成都市“东调”政策的实施,经历无数风雨的东郊老厂区,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原有工业遗址上,陈旧的厂区改造换新,在烟囱、锅炉、车间、厂房之间勾画着成都人对于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多元文化的梦想。
“目前,东郊记忆有超过100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近亿元,我们正在打造国内最大的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园区、中国重点商业(服务业)集聚区和成都旅游文化的新地标。”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①东郊:见证成都工业辉煌
在东郊记忆纪念馆里,一位仔细观看实物、照片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前攀谈,原来他是原红光电子管厂的老职工杨春燕。
“经常都要过来转转。那时候这一片全是工厂,我们厂生产电视机显像管,第一个黑白、彩色显像管都是我们产的;隔壁的成都量具刃具厂,他们产的读数值0.0001的英制千分尺,是当时世界最精密的千分尺……双燕冰箱、峨眉牌自行车、效力多牙膏……这些牌子当时哪个认不得?”站在依照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成都地图,以1∶450比例还原的数字沙盘前,杨老不断比划的手势,在璀璨的灯光中透着骄傲和苍凉。
成都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整个东郊记忆由占地18万平方米的成都国有红光电子管厂废弃厂房改建而来。整个东郊曾先后聚集253家中央、省、市、自治区属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
2001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东郊工业企业过度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现出来,搬迁改造被提上日程。但是,东郊在成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让负责改造的成都传媒集团压力巨大。
这种意义,正如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所总结的:“新中国成立前,成都只有一根烟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五’、‘二五’、‘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成都工业现代化开始起步,烟囱林立。可以说,东郊是成都现代工业文明的遗产,延续着一个城市的血脉。因而东郊是不能从成都人的记忆中抹去的,我们应该用合理的方式去传承。”
②转变:工业遗址改造模板
作为东郊项目改造总设计师,刘家琨对国内外老工业区改造进行了全面比较。“无论是国内首钢石景山厂区老工业还是德国鲁尔区,都给我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把工业遗产作为景观整体性保护起来,同样可以很艺术、很美。”
在这种理念指引下,设计师将整个厂区横向分成前中后三段,纵向分成北中南三区。前段西大门广场和水景、星光墙作引导,中段为艺术功能区,后段东大门及车场作结尾;中段的明星街、北街、舞台东西街、岁月画廊通道,划分成美展区、影视区、演艺中心、露天舞台、办公区、文化餐饮区,形成了一个与传统不同的全新艺术场所。
在具体操作中,“修旧如旧,旧房新用”的例子比比皆是。“跨度24米、层高16米的熔配车间,现在被改造成影院和剧场;直径达16米的氢气罐,打造为视听空间;多夹层、多管道的厂房,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烟囱、传送带、锅炉等巨大构筑物围合而成的独特区域,成为音乐酒吧区;老办公楼则被改造为设计酒店。”东郊记忆负责人沿着中央大道边走边介绍。
为了营造整体的怀旧气氛,园区创新做法也不少:龙门刨床被改造成别致的景观造型;国产B43雷达、歼6战斗机,掩映在高大的桉树和梧桐树间,供游人拍照。
众多餐饮商家中,“东郊食堂”独树一帜。食堂内,服务员身穿工装,装修风格也是定位在当年的食堂风格,例如墙上的标语、桌椅的设计等。市民李女士说:“看见东郊食堂,感觉回到了小时候。”
在游客接待中心,几名游客正在购买红光厂当年产的军用雷达显示屏半成品,工作人员用激光印制机,把游客想要的图案印在屏幕上。“这些纪念品也就几十块钱,都是我们利用厂区产品创新改造而来的,目的是让游客对成都东郊老工业区有一个记忆载体。”莫晓涛一边介绍,一边娴熟地帮着工作人员操作机器。
“在寸土寸金的东郊,一座老厂遗址能够完整保留,这是很难得的。这体现了新一代成都人对老一辈成都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传承。” 成都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③核心:中国数字音乐高地
跳动的音符图案、舞动的迈克尔·杰克逊雕塑、咪咕公司“听歌的孩子”标识……走进东郊记忆,随处可听到乐队演奏的音乐声。2009年5月,成都传媒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四川有限公司签约,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入驻东郊记忆。自此,东郊与音乐结缘。
“在2012年更名前,这里叫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我们当时的定位是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 成都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郊记忆现在已成为国家四大音乐产业基地之一和中国的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区,200余家无线音乐内容服务商(CP)和渠道合作商(SP)的总部、区域总部及其数字音乐研发及市场部门都汇聚于此。
在原红光厂18号楼,曾经的彩色电视机显像管成品的生产线、装配车间,大红墙上如今挂上了“咪咕音乐有限公司”的牌子。
“在国内无线音乐市场中,我们的优势无可比拟。”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综合管理部的甘霖告诉记者,咪咕音乐主要由音乐基地运营。她用一组数字来介绍音乐基地的优势,“目前音乐基地的内容合作伙伴已经达到了1400余家,拥有国内最大的正版音乐内容曲库,收录正版歌曲数量达到391万首,累计销售162.8亿次、新歌覆盖率达98%。音乐基地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音乐内容销售平台和音乐会员运营平台,目前已经累计咪咕会员1.32亿,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艺人活动演出平台,迄今已举办1200余场‘咪咕和TA的朋友’品牌系列巡演活动。近年来,音乐基地收入占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六成左右的份额。”
“实现集音乐、通信、互联网一体的跨界运营,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甘霖说,目前,以东郊记忆为阵地已经集聚了一批上下游为一体的产业链企业,通过拓展B2B、B2C、B2B2C等商务模式,希望为普通民众提供性价比更高、体验更好的“互联网+音乐”的创新应用。
为了提升东郊音乐的知名度和品质,作为园区运营商,成都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遗余力。沿着园区中轴线,约1万平方米、可容纳不少于1200多名观众的演艺中心落成,唯乐音乐厅、大地音乐厅、斯坦威钢琴音乐厅等以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为主的专业剧场已投入使用。
“音乐会、中小型演唱会、明星见面会,周周都有。”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举办了很多音乐活动,像本周末将要举办的‘聆·音——日本声优演唱会’、已经举办了7届的‘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去年音乐周,一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支音乐院团参加,超过40万人次的乐迷来到东郊观演。这些活动我们会一直办下去。”
此外,园区还拥有专业的音乐消费业态,玩民谣、买唱片,在东郊记忆明星街逛一圈都能搞定。在一家叫“民谣流域”的琴行,每天,店门口都会安排专业吉他手自弹自唱。在音乐之声唱片店,记者看到,周杰伦、萧敬腾等歌手的专辑都已上架。在一家名为“KK Party”的KTV,7000平方米的场地里,Hello Kitty、海贼王、机器猫等各种主题的包房让人耳目一新。
“让瞬间变永远,让未来像从前。旧工业建筑、主题酒吧以及铺满红砖的中央大道。漫步、音乐、感悟。哪怕只是路过的匆匆一瞥,也会翻出你记忆深处的逝水流年。这就是东区的魅力,这就是音乐的主题。”音乐人大陆曾这样表达他对东郊记忆的感悟。
④探索:西南文化创新地标
“一基地、多名片”,这是东郊记忆目前的定位。除了音乐基地,东郊记忆正在朝戏剧、展览、摄影等多元文化形态的拓展,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西南文化创新高地。
在“8点空间”剧院,有成都小剧场“启蒙人”之称的李京,带着一群年轻人,硬是让以前不爱花钱买票的成都人掏了腰包。“现在我们的观众每场都能达到六七成。”李京说。
前些天,在拥有5500平方米展览空间的“锦颂东方”,200多个国际标准展位前同样人流攒动。汇聚国内音乐、影视、动漫、游戏各产业百余家代表企业的中国(成都)数字娱乐节刚刚在这里举行。运营方全球移动游戏大会项目中心副总裁尚德新告诉记者,看中东郊记忆的原因主要是这里人气旺,硬件设施、服务功能完善,移动游戏企业、人才集聚,政府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很大。
而在旁边一个稍小的展厅里,诗人流沙河,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袁庭林、肖平等200多名文化界人士正聚集一堂,参加成都阅读协会成立大会。
“东郊记忆作为成都的文化地标,人气集聚,必须占领这里。”大会发起方成都图书馆馆长胡建强笑着说,目前,装有图书330册、每周流转一次的24小时自助式街区图书馆已在园区运营,市民凭身份证即可免费注册借阅。
园区也在积极举行各类文化活动,像成都国际戏剧节、原创民族歌剧、赖声川导演系列话剧、历史大讲堂等。“每年这样的时尚文化消费体验不少于800场。”成都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成都东郊的新人,必须有这样的梦想:东郊的工业曾是成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现在东郊成为文化创新产业基地,同样应该是成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漫步东郊,不论立交桥旁的俄式“红楼”,隐于高楼后的消防塔,还是“麻石烟云”里的那尊著名的“建设者”雕塑,都在诉说着成都东郊那段辉煌的过往。而就在这块土地上,激情演奏的乐队,西门口高耸的“演奏家”雕塑,人声鼎沸的展演厅,同样在传递着东郊新的梦想。这记忆与梦想,都属于这里,都蕴藏着成都人的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精神。